
评论:唯一未大涨的正统稀土资源股——包钢股份,后市如何演绎?
一、基本面:稀土光环下的“钢铁巨人”
包钢股份(600010.SH)是目前A股中唯一手握巨量稀土资源却尚未被资金大幅炒作的标的。公司坐拥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的独家开采权,资源储量折氧化稀土约3500万吨,远景储量仍可能继续上调。与北方稀土(600111.SH)“兄弟分家”后,包钢股份承担原矿开采与初级产品,北方稀土负责下游冶炼分离,两者形成天然互补。
但市场长期把它当“钢铁股”定价:2024年上半年公司钢铁业务仍占营收七成以上,稀土业务利润占比仅约三成。吨钢市值法一算,包钢股份“钢铁估值”已接近底部;但若按稀土折现,则明显低估。正是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认知差,构成了未来最大的预期差。
二、催化剂的“三把火”
1. 行业政策:8月22日新版《稀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次把进口矿、产品流向纳入全流程监管,供给端收缩逻辑有望再度强化。
2. 价格弹性:轻稀土氧化镨钕价格自2023年低点已反弹超60%,但距离历史高点仍有空间;若新能源车、风电、机器人等需求共振,易触发第二波行情。
3. 资本运作:包钢集团层面一直在推进“稀土资产证券化”。市场多次传闻“包钢股份剥离钢铁、变身纯稀土”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旦落地,估值体系将瞬间从PB向资源PE切换,空间巨大。
三、技术面:低价+低换手=弹簧效应
股价长期在2元上方窄幅横盘,最大单日换手率不足5%,筹码断层明显,上方套牢盘已逐步割肉出清。周线级别,MACD 0轴下方二次金叉,典型底部背离;月线级别,自2015年高点以来已调整8年,时间窗口临近。只要放量突破2.4-2.5元区间,理论量度涨幅可看至3.5-4元,对应市值仍低于部分纯稀土公司的一半。
四、风险与节奏
1. 钢铁业务拖累:若下半年钢价继续低迷,可能吞噬稀土利润增量。
2. 政策节奏:稀土配额释放时点、环保督查力度都会带来短期波动。
3. 替代技术:特斯拉宣布下一代电机“零稀土”方案,一度冲击板块情绪;但产业界普遍认为至少5年内难以规模化落地,更多是情绪扰动。
五、操作策略
短线:盯紧2.65元颈线位,带量突破可加仓做第一波;若无量冲高可T出。
中线:逢2.5元下方逐步建仓,仓位控制在总资金的10%15%,以“资源+重组”双期权思路持有。
长线:若未来真的完成钢铁剥离或集团整体上市,可看5~8倍空间;一旦失败,也可凭稀土利润穿越周期,下行风险有限。
结语
包钢股份就像一枚被钢铁外壳包裹的“稀土弹簧”,压得越紧,未来弹得越高。在市场还在争论“它是钢铁还是稀土”的时候,先知先觉的资金或许已在悄悄布局。后市演绎路径大概率是:政策催化——价格共振——重组落地——估值切换。对于愿意左侧等待的投资者,当前价位仍具备“高赔率、中概率”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