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稀土基地”是指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发布,提出将包头建设成为这两个稀土基地 。包头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具备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 。
包头“两个稀土基地”的建设已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包头稀土产业 54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 252 亿元,35 个项目投产,稀土产值突破 1000 亿元。2025 年前 5 个月,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 12.7%,投资额激增 1.6 倍 。目前,包头稀土新材料产能达到近 30 万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助剂四类稀土新材料各项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 。
-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在 2024 年 10 月建成投产 。2025 年 7 月 9 日,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三期年产 2 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金力永磁包头基地将具备 4 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年产能 。北方稀土 8000 吨稀土金属项目也已开工,投资近亿元,待建成后其年产能将跃升至 1.5 万吨 。
-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包头已形成“磁材 - 电机 - 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永磁电机产业园入驻企业达 20 余家,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永磁电机制造企业卧龙集团已落地投产 。截至目前,全国综合实力前 15 强的永磁企业已有 10 家落户包头,稀土永磁电机企业累计入驻 22 家 。
-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包头已建成 13 个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稀土高新区搭建起“一国重两院四中心”创新矩阵,打造各类稀土领域创新平台 109 家 。2024 年当地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2 项,如安泰北方“智能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填补国内空白、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闪速烧结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 。
- 人才队伍加速汇聚:当地创新推出“政府发编、院所用人、企业发薪”引才模式,制定领军人才集聚等“三项人才计划”,近年来已引进严纯华等院士专家 30 余人,高端人才科研团队 19 个 。
包钢股份在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构建完整产业链:依托白云鄂博矿,包钢股份构建了“稀土精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的稀土全产业链体系。其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在 2024 年 10 月建成投产,并且包钢股份还通过一系列项目,让稀土金属、稀土磁材合金、稀土抛光材料产能领跑全球,2024 年镨钕、镧铈类产品市占率均超过半数以上 。
- 保障稀土原料供应:包钢股份拥有白云鄂博矿独家开采权,该矿是全球最大稀土矿,为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此外,包钢股份还在推进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撑 。
- 推动技术创新:包钢股份组建了国内最早的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在重点领域开展 44 项课题研究,承担了 5 项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项目,布局建设 12 条中试示范线,还首创高纯稀土生物分离技术,为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 。
- 拓展终端应用:包钢股份以项目建设带动稀土终端应用发展,将稀土光源智慧照明、稀土彩色墨水屏等一众创新成果实现产业转化,发展稀土穿戴、稀土光电、稀土热管理等新兴产业,还紧扣氢能产业战略方向,全力发展固态储氢材料产业,打通了储氢材料—固态储氢装置—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
- 开发稀土钢产品:包钢股份利用“稀土 钢”的特色优势,开发出超百种稀土钢产品,其产量已超过 150 万吨,高强度稀土输氢管道用钢也实现成功供货,使包钢成为国内首条掺氢输送示范管道建设供应商,提升了稀土应用领域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