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卡脖子的大杀器,中国停售,价格大幅度增长
五角大楼最近一份内部报告流出,由于中国停止出口稀土永磁材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库存的钕铁硼磁体仅够维持1个月生产。 如果问题持续,F-35战机月产量将从52架骤降至20架。 这直接导致美国空军2025年战斗机采购预算被削减30%,成为近20年来最大规模军事项目停滞事件。
中国控制全球70%稀土加工产能的秘密
内蒙古包头的稀土矿区,每天有超过1.2万吨矿石被送入冶炼厂。 这里生产的钕铁硼磁体,能让导弹精准制导、让战斗机引擎耐高温、让智能手机屏幕灵敏触控。 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技术,这种稀土矿提炼出的重稀土元素(如镝、铽),是高超音速武器不可或缺的材料。
美国芒廷帕斯矿虽然储量占全球15%,但开采出的矿石必须运到中国精炼。 仅处理放射性废料的成本就高达每吨2万美元,而中国通过回收废旧永磁体,每公斤成本不到50元。中国拥有31项稀土冶炼专利,美国企业想绕开这些专利自己生产,至少需要5年时间。
美国军工体系的“稀土依赖症”
五角大楼承认,美军现役的1300架F-35战机中,78%的导航系统和雷达依赖中国稀土元件。 2024年3月,美国国防部紧急启动“稀土应急储备计划”,却发现仓库里储存的钕铁硼磁体还是2018年生产的,部分已因氧化失效。
美国唯一能生产稀土精矿的芒廷帕斯矿,其母公司MP Materials的CEO曾公开表示:“我们开采的是矿石,但利润大头流向了中国。 ”因为该矿90%的精矿都要运往中国包头进行提纯加工,每吨加工费高达3.5万美元,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加工成本仅为1.2万美元。
欧洲砸千亿造不出永磁体
欧盟斥资23亿欧元启动“电池联盟”计划,试图在德国建设稀土加工厂。 但项目启动半年后,工程师发现:从矿石破碎到分离出镝元素,需要57种专用设备,其中49种供应商来自中国。 日本企业尝试从废旧硬盘中提取钕,但回收率不到30%,成本是中国新矿提炼的8倍。
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投资2.5亿美元扩建马来西亚稀土工厂,却因环保抗议被迫停工。 该国环境部长坦言:“我们能挖矿,但处理尾矿需要的碱性浸出技术,只有中国山东有成熟案例。 ”
中国产业链的“铁壁合围”
江西赣州的稀土产业园内,从矿山到永磁电机成品的生产线全部自动化封闭运行。 园区外,任何试图拍摄冶炼车间的无人机都会被电磁干扰拦截。 这种“全产业链闭环”模式,让中国稀土加工成本比海外低40%,污染却集中在国内特定区域。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从2023年开始对钕铁硼磁体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每批货物附带的技术参数文件显示,中国厂商能精确控制磁体晶格结构,这种微观层面的工艺差异,直接导致美国仿制品的耐高温性能下降27%。
战场外的“静默战争”
五角大楼近期解密文件显示,美军正在测试用钛合金替代钕铁硼磁体的方案,但会导致F-35发动机重量增加180公斤,航程缩短300公里。 以色列向中国订购的稀土材料,被证实用于制造“铁穹”防空系统的雷达组件。
日本丰田的实验室里,工程师用3年时间将无稀土电机效率提升至92%,但量产成本是现有永磁电机的3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持续限制稀土出口,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可能上涨22%,这将直接导致欧盟碳排放目标推迟5年实现。
.正海磁材(300224)——高端磁材黑马
-核心逻辑:国内少数可量产54MGOe超高牌号钕铁硼的企业,产品用于Optimus线性执行器,2024年产能利用率超120%。
稀土管制下的隐形冠军!正海科技拿下首批出口通行证!机器人磁材订单暴涨50%
正海磁材回复:您好,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后,公司快速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出口申报工作,公司是较早取得出口许可证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现金流稳健,资金状况良好。公司出口申报工作稳步推进,新的出口许可证陆续获批。公司密切跟进人形机器人下游重点应用新场景,技术可高度匹配人形机器人用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需求,已向下游客户完成小批量供货。具体经营业绩请参阅公司定期报告相关内容。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与支持!
2025年7月1日,正海磁材(300224.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公司已成为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首批获得出口许可证的企业之一。自2025年4月政策生效以来,公司通过快速响应申报流程,持续推动许可证获批工作,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最近稀土不仅仅卡住了老美的脖子,还卡住了印度的脖子,老美跑到英国跟我们谈判,其中一条就是希望我们卖给他们稀土,而印度最近也希望跟我们谈谈稀土的贸易,可见稀土将会是未来博弈的一个重点。
已获得商务部发放的稀土两用物质出口许可证。自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后,公司新的出口许可证正陆续获批。
2024 年,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销量达 20,166 吨,同比增长 17.39%;钕铁硼永磁材料组件销量达 1.13 亿件,同比增长 2694.66%。此外,公司现有钕铁硼产能规模为 3 万吨,南通工厂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 3.6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