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6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全球近300家参展商集中展示低空经济领域前沿成果,共探“天空之城”建设路径。

潘洁摄
订单、联盟、基地“齐发”
展会开幕当天,一系列重磅消息频出:上海沃兰特航空获得总金额17.5亿美元的意向采购订单,刷新中国最大单笔“空中出租车”订单纪录;上海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建设联合体宣告成立;华东(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揭牌,有望助力上海打造“天空之城”。

华东(含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上海机场集团、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空经济服务专委会、上海市航空学会等单位发起,联合华东地区七个民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上海金山、江苏南京、浙江杭州、江西赣州、安徽安庆、山东青岛、山东东营)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共同组建。
今后,联盟将积极搭建低空经济产业链交流平台,重点开展政策研究、标准规范制定、产学研技术合作、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推动区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上海乃至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建设联合体宣告成立。该联合体由上海市经信委联合金山区、闵行区、时的科技、沃兰特、御风未来共同发起成立。这是寸土寸金的上海支持eVTOL等低空产业发展的全新探索。
该联合体将充分发挥上海在大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三大链主和民航人才集聚的优势,支持eVTOL等低空新型航空器加快研制(特别是在倾转旋翼和复合翼两条主流技术路线),并依托金山区、闵行区的总装制造集聚区优势,服务领军企业规模化落地。
记者了解到,该联合体类似“共享制造基地”,未来不仅服务于时的科技、沃兰特、御风未来等这几家发起企业,而且会向更多低空经济企业开放,并协同长三角区域内飞控、复材、动力系统、通讯导航链路、挂载等产业链,构建世界级eVTOL装备产业链集聚区。
另外,备受瞩目的“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暨华东无人机基地新场址”宣布开工。据介绍,新基地将联动上海青浦区、闵行区、虹桥商务区等区域,全产业链打造上海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计,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作为最早提出发展eVTOL产业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上海集聚了全国约50%的eVTOL头部创新企业,汇聚全国70%的航空专业人才,拥有完善的研发、制造与适航基础,是全国低空经济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破解规模化瓶颈

展会现场,潘洁摄
展会期间,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暨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大会(第六届华东无人机基地创新发展论坛)同步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军在开幕式上表示,低空经济广义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把人类活动低空化、交通活动立体化。无人机飞起来容易,但要想发展成规模经济,确保高密度低空安全、高效、有序地飞行,有很多难处。
陈军提出“一张图”建设意义重大,其核心思想是统筹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化应用,核心任务是打造“一张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一张图”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一张图”业务化应用系统、营造“一张图”数据生态。
低空交通智能管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平从基于智能网联的低空交通管控实践、基于物理信息融合空间的空域精细化划设方法、空天地一体化态势感知技术和基于轨迹预测改进算法的航线动态规划技术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低空交通智能管控技术的实践探索。
“从未来飞行发展的态势来看,低空飞行活动将呈现大流量、强耦合、高时变特点,传统靠人管的模式肯定不行,急需构建数字化、自主化、协同式的低空交通智能管控服务保障体系。”张建平说。
张建平直言,当前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呈现出产能充沛、应用场景多元的显著优势。然而,要实现大规模、高密度、复杂异构的低空飞行活动常态化运行,亟需构建完善的公共公益性基础设施网络、统一管理平台,以及适配低空飞行特性的规则体系和管理机制。但目前全球范围内,这类支撑性要素均存在明显短板,导致大量先进低空飞行装备因缺乏配套支持而闲置库房,应用需求难以转化为实际飞行活动。这种“产能用不上、需求飞不起”的供需错配,成为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谢陵提出,eVTOL若要真正开启低空出行规模化时代,必须实现高安全性与高效经济性的精准平衡,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指明技术方向。
低空智联网的构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首席顾问顾春霖指出,6G技术的突破将为低空智联网提供核心技术保障,随着技术迭代、安全性提升及生产成本下降,低空经济有望加速拓展应用边界,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雪枫提出,通过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可定向牵引低空制造业在航空器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及系统集成等环节实现创新突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在沪集聚,助力上海打造低空经济“中国范式”。
在低空经济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新型航空器对动力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卧龙电驱集团中央研究院副总裁刘栋良表示,动力系统的技术突破是新型航空器跨越性能瓶颈的核心支撑,其技术迭代速度与产业化水平直接关系我国在低空交通网络构建、通用航空产业升级等领域的竞争力,将推动低空经济从试验探索迈向规模化商业蓝海。
此次博览会由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共同主办,以“赋能千行百业,共享低空未来”为主题,展会面积超6万平方米,吸引了近300家相关企业参展,上海eVTOL“四小龙”悉数到场。主办方预计,现场将全球首发产品19件、国内首发产品25件,集中展示了无人机、eVTOL等尖端成果,以及低空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预计参观人数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