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提到戴德梁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总存量维持在1368万平米,但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市场季度净吸纳量分别为3.97万平米和-3984平米,远远低于存量水平。
这个数据体现出北京核心商圈写字楼市场的景气程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力场君认为这个数据可信度蛮高的,因为在中国国贸(600007.SH)发布的半年报中得到印证。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高档写字楼运营方,中国国贸更是标准蓝筹股的代表,但是从最近发布的半年报来看,面临的短期压力也无法回避,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85%、归母净利下降8.02%至6.32亿元。对此公司在半年报中分析道:写字楼市场整体表现依旧疲弱,空置率处于高位,租金水平持续承压。

特别是中国国贸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经营性信息简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总计35.62万平米写字楼,上半年租金收入为71.07亿元,而自从国贸三期在2019年完全启用以来,数据如下:
2019年上半年,75.65亿元;
2020年上半年,74.77亿元;
2021年上半年,74.05亿元;
2022年上半年,74.7亿元;
2023年上半年,76.62亿元;
2024年上半年,75.04亿元。
对比来看,此前6个上半年收到的租金从来没有低于过74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下降就显得挺明显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国贸在半年报中展望下半年时提到: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外部形势,不少企业仍会保持观望态度,降本增效是其主要策略,新租扩租需求不足。感觉这个语气,听起来也不是很有信心。
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还显示,2026年至2028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将继续迎来约180万平米的供应,其中中央商务区和望京—酒仙桥区域新增供应占比高达70%;未来,上述两大区域将面临更高的空置率和更严峻的去化压力。
但民生证券发布的研报,可比中国国贸自己有信心。在最近发布的题为《受市场影响上半年整体承压,公司克难维持业绩稳定》报告中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9亿元、13.44亿元、14.02亿元,这一预测值甚至比半月前发布的题为《北京核心CBD优质资产运营,助力利润穿越周期》报告中还略提高了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在民生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中,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为12.89亿元,扣除上半年已实现的6.32亿元,对应下半年需创造6.57亿元归母净利,还要略高于上半年。但是从中国国贸最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的下半年利润都比上半年略低一些。
(来源:基本面力场的财富号 2025-09-01 08:39)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