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利达(301268.SZ)的资本价值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与高端智造的战略跃迁,这家深耕精密结构件领域近二十年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液冷散热三大赛道共振下,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其技术壁垒、全球化布局与新兴业务拓展,正在重构市场对其价值重估的逻辑。
技术壁垒构建核心竞争力
公司掌握精密压铸、真空钎焊等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加工精度达0.002mm,产品通过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认证。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压铸工艺使电池托盘减重30%,适配新一代CTC电池技术。在液冷散热领域,子公司讯凌新科开发的服务器水冷板通过华为认证,导热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验证阶段。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53项,其中高导热复合材料专利填补国内空白。
业务结构实现战略转型
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56%持续提升,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公司深度绑定全球前十大新能源车企,墨西哥基地为北美客户配套的电池结构件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储能业务受益于海外户储需求爆发,匈牙利工厂承接欧洲订单,智能储能柜结构件毛利率达22%。光伏业务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聚焦海外高端市场,逆变器结构件市占率回升至行业前三。
全球化产能释放增长动能
全球三大制造基地形成战略协同:中国基地专注研发与高附加值产品,墨西哥工厂服务北美新能源客户,匈牙利基地辐射欧洲储能市场。越南基地新增年产500万件产能,配套戴姆勒新能源车型。海外收入占比从30%提升至45%,有效对冲地缘政治风险。2025年海外订单排产已覆盖前三季度产能,匈牙利工厂产能利用率达85%。
新兴赛道打开价值空间
液冷散热业务已形成完整解决方案,覆盖AI服务器、超算中心等场景,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达成战略合作。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发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样品通过特斯拉、优必选测试。低空经济领域为亿航智能提供镁合金机身结构件,切入eVTOL供应链。三大新业务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1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突破20%。
核心催化要素
1. 产能爬坡加速:墨西哥二期工厂投产,北美客户订单交付能力提升50%
2. 技术突破验证:固态电池壳体通过宁德时代测试,轻量化性能优于行业标杆
3. 政策红利释放:欧盟碳关税豁免政策落地,海外工厂毛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
需关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56天)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但公司通过供应链金融工具锁定60%铝材采购,且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至38%,有效改善现金流。随着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增速超40%,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的规模效应将持续释放。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