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19:23:10 股吧网页版
创新药出海1%成功率如何破局?商务拓展为何相当于“第二次IPO”?专访泰恩康董事长郑汉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301263_0

  “企业要成长、要投入研发,需要依赖高利润支撑,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是行业绕不开的路。现在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但也需要清晰认识到,新药出海并非易事。”近日,在广东省汕头市的公司总部,泰恩康董事长郑汉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作为一家从医药代理商转型而来的上市药企,泰恩康近年来在创新药领域的动作备受外界关注。拥有20多年医药产业观察经验及企业实操经历的郑汉杰,与记者深入交谈时剖析了中国创新药产业从“仿制药依赖”到“创新突围”的行业逻辑,也深入解读了“创新药出海是否为‘卖青苗’”的话题。

  此外,他还披露了泰恩康在白癜风、玫瑰痤疮、阿尔茨海默症、抗衰等领域的创新管线进展,以及白癜风治疗药突破性疗法申报、老花眼新药市场预判等关键信息。针对市场关注的“营收及利润下滑但股价走高”反差表现的疑问,这位泰恩康掌门人也在此次专访中首次作出回应。

  创新药出海的门槛很高,用“双背书”解决方案破局

  谈及近期创新药出海热潮的底层逻辑,郑汉杰开门见山:“企业要成长、要投入研发,需要依赖高利润支撑,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是行业绕不开的路。”

  在他看来,中国创新药已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节点:“一方面,信息化、透明化加速了技术流动,海外归国人才带回的研发经验显著推动产业进步;另一方面,企业家想做创新药的意愿很强烈,国家也从审批、医保等全链条给予支持。中国人做研发又肯下功夫,只要方向对,创新药的潜力肯定大。”

  但潜力与挑战并存,创新药出海并非易事,门槛高度也远超想象。郑汉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一组行业数据:“据我了解,创新药出海目前真正成功的概率只有1%,门槛很高。国外的合作方都是有实力的大厂家,他们有专业团队评判项目价值,不会轻易选择普通创新药(项目),看重的是产品的独特性、临床数据支撑以及是否具备国际水平的科学背书。”

  如何突破这1%的瓶颈?郑汉杰给出了“双背书”的解决方案。“第一个背书是国家层面的,创新药在国内完成二期临床后,若能获得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相当于权威机构为项目‘把关’,据统计,这类项目后续获得BD(商务拓展)合作的概率或能提升到25%,远高于1%的平均水平;第二个背书是学术层面的,如果药物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能在《自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会显著提升国际认可度,国外厂家合作的意愿会更强。”

  “卖青苗”争议需看交易整体价值,BD合作相当于“第二次IPO”

  去年开始,创新药出海交易数量不断走高,但有行业人士担心一些还处于早期研发的项目属于“卖青苗”(编者注:“卖青苗”意指由于缺乏资金、生产线等支持,企业将还未成熟的创新药项目转让的现象),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

  “不能简单用‘卖贵了还是卖便宜了’来定义‘卖青苗’,关键要看交易的整体价值。”郑汉杰解释道,现在国内创新药BD合作的首期付款大多是几亿美元,这个金额对研发型企业来说,不仅能覆盖前期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带来现金流支撑后续研发,同时还能提振信心,获得国外大厂家认可,对企业后续的研发推进和市场拓展都是重要背书。

  他补充道,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而BD合作带来的资金相当于“第二次IPO”,“很多企业IPO募资也就十几二十亿元,几亿美元的BD资金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作用比单纯‘高价卖出’更实际”。

  在谈到创新药出海合作时,郑汉杰多次强调“不是利益最大化就好”。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更关键的是合作伙伴是否具备全球研发和销售能力,是否真正愿意共同推进产品落地。”

  他表示,泰恩康目前不会急于达成交易。“我们希望先拿到国家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或在《自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有了这些背书,谈判才会更有底气。”

泰恩康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甄素静摄

  在他看来,药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有效性和创新性。如果一个创新药能解决世界范围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比现有药物表现更优,那它在任何国家的市场都不会被拒绝,毕竟每个国家都有患者,都需要好药。这种需求反而会倒逼中国创新药提升“双一流”(创新能力、质量标准)水平,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从“代理商”到“创新药企”,CKBA项目决策时曾遇内部谨慎声音

  回顾泰恩康从医药代理商到创新药企的转型历程,郑汉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最困难的阶段是“下决心做创新”。“我是学医出身,三年中医、四年西医,当过医生后才‘下海’。刚开始‘下海’时没资金,没办法搞研发、建药厂,只能从药品代理做起,这是历史原因。但从根源上,我作为医生,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药厂、自己的创新品种,所以转型创新是我多年的想法。”

  但当想法落地时,面临的是内部的谨慎态度。“当时决定投资CKBA(一种化合物实体)小分子项目时,周边的朋友、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持谨慎意见,因为创新药研发风险高、周期长,未来不确定性太大。要说服大家一起下决心,真的不容易,我不仅要判断项目的市场价值,还要衡量如果项目失败,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那段时间很煎熬。”

  郑汉杰透露,他最终下定决心,一是基于对疾病市场的判断,“我当过医生,知道白癜风患者的痛苦,也了解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这个品种如果成功,能给患者带来福音,市场空间也大;二是基于对样品效果的验证,当时我们拿了外用药样品给一些朋友试用,看到了明确的效果,这让我有了信心;三是基于公司的资金实力,我们等到2022年上市后才签约,就是因为上市后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能承担研发风险”。

  他强调,公司的理念“诚信、进取、真情”在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公司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不盲目冒进。一旦决定做,就会全力以赴,过程中的小困难都能克服,关键是决策时要“务实且有远见”。

  在研发投入方面,他明确表示:“现阶段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会保持在10%至20%,太高了公司承受不起,太低了又无法支撑创新。未来如果营销规模扩大,比例可能会有调整,但投入的绝对值一定会增加。”

  谈及未来的并购策略,郑汉杰的思路很清晰,“聚焦批文、而非药厂”。“我们已经有三个药厂,覆盖原料药、生物化药、中药、外用药等领域,全链条生产能力已经具备,所以未来如果并购,不会收购整个药厂,而是瞄准有市场前景的药品批文,把批文拿过来后,用我们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的营销团队销售,能降低并购后的不确定性,提高成功率。现阶段我们更关注现有管线的落地,除非遇到特别好的品种,否则不会主动去并购。”

  首次回应业绩与股价反差表现:因竞争与研发投入短期承压

  对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下滑但股价走高的反差表现,郑汉杰毫不回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细解释了背后的原因。

  “首先是现有品种的竞争压力。比如我们的一款核心产品爱廷玖,是治疗早泄的首仿药,但现在国家已经批了几十个同类批件,同质化竞争很激烈,甚至出现‘买一送一’的价格战,我们不得不跟进调整价格,导致销售额和利润下滑,虽然销量降幅不大,但单价下降直接影响了业绩。”

  其次是研发投入的增加。“公司正在推进多个品种的二期临床和研发,研发支出比以前多了很多。但企业发展不能只看短期利润,如果为了短期利益缩减必要的研发投入,未来就会失去竞争力。研发是创新药企业的‘生命线’,现阶段必须坚持投入。”

图片来源:公司2025年半年报截图

  而股价走高的核心逻辑,在郑汉杰看来是“市场对未来管线的认可”。“机构投资者看的不是短期业绩,而是公司的长期潜力。我们的三个三类药获批后,能快速带来现金流;创新药管线如果能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并推进BD合作,想象空间更大。单靠这几个三类药,就能支撑未来1至2年的业绩增长,再加上创新药的潜力,市场有高预期是合理的。”

  郑汉杰进一步透露,泰恩康目前的资金状况良好,无需担心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一是现有品种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等都是成熟产品,能稳定造血;二是IPO募集资金还有部分剩余可以用于研发;三是银行对我们的授信额度比较宽松,如果后续需要增发融资,机构对我们的管线也有信心,所以资金不是问题。”

  郑汉杰进一步强调,除了创新药,泰恩康还有三个三类新药(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处于待审批阶段,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获批,这被郑汉杰视为“短期现金流的重要支撑”。郑汉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三个三类新药获批后,将与公司现有核心品种(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爱廷玖)形成互补。“现有品种中,和胃整肠丸还在持续增长,沃丽汀是独家代理的眼科品种,而爱廷玖因同质化竞争面临价格压力,但这三个新药能填补缺口,带动营收和利润回升。”

  今年为“突破元年”,创新管线瞄准皮肤病自免用药、抗衰等赛道

  在谈及未来泰恩康研发的具体布局时,郑汉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确表示:“2025年是泰恩康的‘突破元年’,之前的几年都是在打基础,今年年底到明年,我们的三类新药和创新药管线会陆续进入收获期。”

  据他介绍,泰恩康的创新药布局始于几年前,目前核心管线是与上海交通大学王宏林教授合作开发的CKBA小分子化合物,瞄准皮肤疾病等自免用药领域。“中国在小分子自免药物的靶点布局相对较少,我们的CKBA是原创靶点,目前主要开发白癜风和玫瑰痤疮两个适应证,同时还在推进阿尔茨海默症和抗衰领域的研究。”

  其中,白癜风适应证已完成二期临床,数据表现良好,公司已启动突破性疗法认定申请。郑汉杰向记者强调,若能顺利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该项目的海外BD合作概率将大幅提升,“目前我们已和部分国外机构接触,但不会急于谈价,先拿到认定再推进,能让合作更有‘底气’。”

  玫瑰痤疮适应证的研发也在推进中,郑汉杰透露:“这个适应证的特点是起效快,严重痤疮患者用药一周就能看到明显效果,而中国有超千万名玫瑰痤疮患者,现有治疗药物有限,市场潜力很大。我们计划采用‘二三期临床衔接’的方式推进,缩短研发周期。”

  专访接近尾声时,郑汉杰总结道,泰恩康的发展“不求快但求稳”。“我们不会盲目扩张管线,而是‘做一个成一个’,先集中力量把白癜风、玫瑰痤疮等现有创新管线和三类新药做好,积累经验后再拓展新赛道。今年是‘突破元年’,从现在开始,泰恩康才真正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未来十年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