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日新负责人表示,“旷冥”3.0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支柱。数据层面,其整合45年ERA5再分析资料、8大主流NWP模式初始场、20余类观测数据及近6000家新能源场站实测数据,构建场站级专属数据池,为精准预测奠定基础;团队层面,百余名AI算法、气象、数据工程师与数十位博士组成跨学科团队,实现科研与工程深度融合;算力层面,依托多套HPC与GPU集群及PB级存储调度平台,支持8类并行计算框架,保障海量数据高效运算。
在技术突破上,“旷冥”3.0针对性解决新能源行业痛点。区别于传统模型输出标准气象要素,该模型专门训练并输出100米风速风向、地面光伏辐照度等关键要素,误差显著低于ECMWF-HRES。以华北地区2023-2025年数据为例,其D+7的100米风速RMSE为1.606m/s,较ECMWF-HRES低0.205m/s;光伏辐照度RMSE为125.23W/m²,较后者低21.34W/m²,实现气象预测与发电预测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引入场站级极端天气样本与扰动训练,模型能精准捕捉局地突发天气,为电网调度与风险防控争取时间。
实战应用中,“旷冥”3.0成效显著。2025年6月山东遭遇复合型极端天气,该模型精准识别负荷拐点,助力运维的100MW风电场单月增收5万元,收益提升16.69%;代运营的亿度电级售电公司单月增收17万元,大用户年节约电费200万元。在华北强对流天气中,模型提前修正预测路径,使电站RMSE降低1.37%,保障电网安全。中长期交易场景下,其凭借多维注意力机制提升D2-D10预测精度,100MW风电场单月交易电量400万千瓦时,增收28万元。
国能日新负责人表示,未来,国能日新将持续迭代模型,拓展应用场景,激活新能源数据价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全球能源安全与气候应对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