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孚医疗(301087.SZ)公告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已于2025年8月7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此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可孚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覆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中医理疗领域。2021年10月,可孚医疗在A股上市,当年净利润达约4.29亿元,随后两年持续下滑,2024年回升至3.12亿元。
可孚医疗管理层此前披露称,公司通过并购加速国际化布局,今年上半年完成对上海华舟、喜曼拿两个项目的收购,有效补充了海外业务资源。“公司正在积极筹划H股发行事宜,旨在构建国际化资本平台,进一步强化全球业务布局能力,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对于公司后续收并购计划及国内外业务经营安排,8月13日,可孚医疗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以公告为准。”
半年内完成两起并购
冲刺“A+H”两地上市,可孚医疗自2025年7月开始筹划。如今推进了一个月,该事项已获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并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机构、监管机构备案及批准。
可孚医疗在公告中表示,为加快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对于公司赴港上市的背景原因,可孚医疗管理层此前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在政策层面,当前国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港股上市符合政策导向,有利于公司国际化发展;从市场环境来看,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平台;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搭建H股平台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优化跨境并购的资本运作效率,并有效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为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中长期看,国际化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公司不断完善海外业务布局。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海外业务投入,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地化产品,逐步完善重点市场的产品注册,海外业务模式、渠道网络、团队配置等不断打磨成型,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并购加速国际化布局。”可孚医疗方面表示。
今年1月及6月,上海华舟、喜曼拿先后并入可孚医疗财务报表。据介绍,上海华舟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著名的压敏胶制品生产企业,核心产品包括基础耗材、高端敷料等。客户群体覆盖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品牌商,头部客户均拥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海外收入占比超过60%。喜曼拿成立于1988年,设有30个零售医疗器械中心及3个专业足科中心,是香港地区享有声誉的医疗仪器、健康与保健产品零售商及批发商。
可孚医疗方面表示,上述两个标的资产质量优良,经营基础扎实,估值与净资产规模相匹配,商誉风险可控。未来公司海外并购将重点聚焦两个方向,一是能够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水平的优质企业;二是具有成熟渠道网络或品牌影响力的标的。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可孚医疗持有货币资金约11.56亿元,同比下降33.9%。近三年,公司短期借款持续增加,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增至约5.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1.75亿元。
业绩波动大
大力布局海外市场背后,可孚医疗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不足2%。
年报显示,2024年,可孚医疗营收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2.6%;扣非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6.7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68.45%至6.63亿元。其中,公司境内收入约29.24亿元,占比98.02%,境外收入仅约5915万元,占比1.98%。公司海外业务尚处于培育阶段,目前已切入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
拉长时间线来看,可孚医疗自2021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较大。202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16%至4.29亿元,随后两年持续下滑,2023年净利润约为2.54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可孚医疗业绩增长的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4%至约9.73亿元,主要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健耳听力新增门店导致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公司加大兴趣电商渠道投入及公司品牌建设投入,线上服务费、推广费用、广告宣传费大幅增加。
不过,今年一季度,可孚医疗业绩增长的趋势未能得到延续,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59%至约7.3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68%至约9142.51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5.34%至约6852.25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1.82%至约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一季度销售费用不降反增,当期金额约2.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