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0日讯,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1078)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11亿元,同比增长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42%。尽管整体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亮眼,但公司仍面临多重挑战,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并购整合压力以及AI+消费赛道布局等核心问题上。
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润高增难掩经营压力
虽然孩子王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64%,但这一增速相较母婴行业整体增速仍显疲软。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母婴市场整体增速预计超过10%,而孩子王的增速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在核心业务增长上仍面临一定压力。
此外,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79.42%,但其中部分增长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根据财报披露,公司上半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达490.66万元,政府补助1187.77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848.36万元,合计贡献了超过4000万元的非经常性收入。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毛利率方面,公司母婴商品销售毛利率为17.21%,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在供应链优化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挑战,尤其是在奶粉、易耗品等核心品类上,价格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下沉市场加盟扩张,风险与机遇并存
孩子王在2025年半年报中强调,其“三扩”战略(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和“复购、加盟、同城数字化”三大必赢之战是推动增长的关键。上半年,公司已投入运营、在建及筹建的加盟店数量合计超过200家,预计全年新增加盟店500家,目标覆盖1000个县城。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潜在风险。首先,加盟模式的管理难度远高于直营模式,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品牌维护等方面,若管理不善,可能影响整体品牌口碑。其次,下沉市场消费能力有限,过度扩张可能导致单店坪效下滑。财报数据显示,乐友直营门店在2025年上半年的坪效普遍下降,其中华中地区坪效同比下降11.03%,反映出整合后门店运营仍需时间磨合。
此外,公司为拓展加盟业务,已投入大量资金,包括1.09亿元的加盟门店收入(含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若加盟店未能实现预期盈利,可能拖累公司现金流和整体盈利水平。
收购丝域实业,协同效应尚待验证
2025年6月,孩子王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其中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星丝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65%股权。丝域实业作为养发护发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2503家门店和超过200万会员,2024年净利润达1.83亿元,净利率25.4%。
此次收购被视为公司向“母婴+个护+美妆”全龄段服务生态拓展的重要举措。然而,丝域实业的加盟模式与孩子王的母婴零售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其门店数量庞大,管理难度较高。此外,丝域实业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仅为2665万元,同比下滑62.4%,反映出其增长动能可能已放缓。
交易溢价率高达544.3%,形成商誉约9亿元,叠加公司此前的9.02亿元商誉,若丝域实业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可能面临商誉减值风险,进一步影响公司净利润。
同时,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为25.08亿元,而短期借款已达3.5亿元,交易资金部分依赖质押股权贷款和募集资金,可能加剧财务压力。
AI+消费赛道布局,能否打开新增长曲线
孩子王在2025年上半年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BYKIDs AI伴身智能硬件孵化器,并推出自研AI智能情感伙伴系列玩偶“啊贝贝和他的朋友们”。公司希望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拓展AI+消费赛道,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然而,AI玩具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消费者接受度及市场渗透率尚待验证。此外,AI产品研发投入较大,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1741万元,同比下降10.42%,反映出公司在AI领域投入可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尽管公司表示AI智能体已应用于私域营销、员工服务、运营管理等多个场景,但目前AI业务尚未对营收产生实质性贡献。若AI产品未能在市场中获得广泛认可,相关投入可能成为公司财务负担。
行业竞争加剧,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覆盖所有一孩、二孩、三孩家庭。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望提振母婴消费市场需求,但同时也可能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行业,加剧竞争。
目前,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已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而孩子王作为线下母婴零售龙头,其门店坪效和线上销售增速均面临压力。财报显示,公司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5%,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反映出公司在电商渠道的竞争力仍需提升。
此外,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拓展300家门店,但受制于市场环境变化、门店选址、供应链匹配等因素,门店扩张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影响公司整体增长节奏。
总结:增长背后隐忧仍存,投资者需谨慎看待
孩子王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虽超预期,但其增长背后仍存在多重隐忧。下沉市场加盟模式的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管理风险,丝域实业的收购虽具战略意义,但整合难度和商誉风险不容忽视,AI+消费赛道的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接受度尚待验证。
在行业竞争加剧、出生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门店扩张效率以及并购整合能力将成为关键。投资者在关注公司短期增长的同时,也应警惕潜在风险,理性评估其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