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晓一)8月29日,深水海纳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水海纳”)公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2025年公司逐步迎来发展拐点,国资战略入股、智慧水务生态构建、海洋经济前瞻布局以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正共同勾勒出这家环保先锋企业的进阶之路。
国资入主强基赋能
2025年,深水海纳迎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加入茂名市发展集团体系。茂名发展集团作为地方实力国资平台,其入股不仅为深水海纳注入雄厚的资本背书,更打开了区域资源协同与政策对接的战略通道。
这一融合也顺应了国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平台公司转型的大背景。
国资的深度介入,将一定程度上提升深水海纳作为环保服务商的应收款项安全边际与项目回款保障。中报显示,公司已针对性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考核办法》,对不同财力状况的地方政府采取分级管理策略,并配套计提坏账准备等风控手段,提升自身在应收账款回款方面的务实应对能力。
鸿蒙智慧生态技术驱动水务变革
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环保水务行业。今年以来,公司依托开鸿系统(KaihongOS)技术底座,在既有Hy-Smart智慧水务平台上升级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字生态,构建“鸿蒙+AI”智慧基座。这一布局的独特性在于其技术自主可控,基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结合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开发环保领域专用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逐步实现全链技术自主化;另一方面,该平台可以实现场景深度融合,覆盖水厂、污水厂、管网、流域水环境等全环节,推动“无人值守、智慧决策”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应用研究,承担“再生水中难降解微量有机物去除技术与装备”等省市级重大专项。
前瞻布局海洋经济
在稳固水务基本盘的同时,深水海纳也在敏锐捕捉海洋产业机遇。未来,公司将有序拓展生态环保相关产业链,前瞻性布局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及泛水相关领域,探索与主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结构,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增长极。
在商业模式方面,公司将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并举的方式,推动海洋智能养殖装备业务在设计、制造、销售、投融资及运营等环节的布局,探索多元化盈利机制,稳步拓展产业生态,增强企业整体发展韧性与创新驱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