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融科技”或“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下降1.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23万元,同比下降9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2.3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222元。财报显示,这一业绩滑坡主要受传统含乳脂植脂奶油销量下滑(占奶油收入32.59%)与原材料油脂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尽管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16.69%,但受产能限制未能完全填补缺口。面对外资品牌(如雀巢、恒天然)与本土对手的激烈竞争,海融科技正通过优化经销商网络、拓展茶饮直销渠道(收入增长51.49%)以及推进二期工厂产能释放等措施寻求突围,但原材料成本波动与行业集中度低(CR5未达垄断)的挑战仍将持续考验这家本土奶油龙头企业的生存韧性。
海融科技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1,552,260.0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3%,主要受国内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影响,公司冷冻线含乳脂植脂奶油收入同比出现下滑。同时,公司UHT线稀奶油、淡奶油等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工业、茶饮及KA客户定制化产品保持持续增长,有效增强了整体产品竞争力。目前,受UHT产线产能限制,相关产品的快速放量尚未完全弥补冷冻线产品下滑缺口。奶油品类中包括含乳脂植脂奶油、植脂奶油、稀奶油等,其中含乳脂植脂奶油销售额15,517.62万元,植脂奶油销售额13,105.77万元,稀奶油销售额7,944.74万元,占奶油收入比重分别为32.59%、27.53%、16.69%;其他业务收入及成本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81.42%和83.31%,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原材料等收入减少、成本减少导致。直销营业收入及成本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1.49%、73.70%,主要系报告期内随公司积极拓展茶饮、餐饮业务收入增加所致。
经销商数量的减少是由于公司积极梳理优化经销商渠道,加强经销商渠道深度整合所致。公司电商业务尚处于发展阶段,报告期内线上直接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较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2,347.8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42%,主要受含乳脂植脂奶油销量下滑及主要原材料油脂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公司产品毛利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公司将通过产品价格调整和结构优化,二期工厂产能释放和工艺水平、产品得产率提升,不断改善毛利水平。同时,公司将持续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商结构,推进核心原料的上游战略合作,并实施长短结合的采购策略,保障成本可控和供应稳定。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1,832,125,916.01元,较年初下降1.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61,791,842.43元,较年初增长0.65%。
海融科技表示,国内烘焙食品原料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激烈化的特点,市场份额分散,尚未形成垄断格局。虽然规模大、品牌力强的企业通过技术、资金和渠道优势逐步整合市场,但行业集中度(CR5)仍然较低。外资企业(如维益、雀巢、恒天然等)通过国际品牌背书、研发能力、高端产品占领市场。本土头部企业(如海融科技、立高食品、南侨食品)的优势是,更贴近本土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差异化产品布局。部分中小企业在区域市场通过低价或本地化服务占据一定份额,但面临头部企业的全国化扩张压力。
海融科技提示,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油脂、葡萄糖、糖等,易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对公司生产成本影响较大。若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对外销售产品。由于公司产品大部分需要冷链运输,各产品通过经销商的渠道,能够将产品及时推向最终客户,快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影响,节省运输和储藏成本。若公司对经销商管理不善,可能造成经销商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品牌和发展目标,影响公司声誉,并且导致客户关系疏离,影响公司的销售和经营。
此外,目前国内奶油行业的主要生产厂商为维益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海融科技、立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规模化企业和小型生产企业并存。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且消费者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规模企业逐渐占领市场,抢夺市场份额竞争态势趋于激烈。若公司不能持续创新,抓住机遇扩大业务规模,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将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