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在动植物中实现了从几千个碱基到几百万个碱基级别的大片段DNA的精准操控,显著提升了基因编辑的尺度和能力。相关研究成果8月4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及其转录产物进行定点修饰或者修改的技术,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
据《Big Ideas 2023》投研报告预测,到2030年基因编辑疗法年总收入将达到300亿美元。
当前,基因编辑技术正从实验室内的理论研究与初步探索向实际应用场景转化。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为遗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农业领域,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结合,我国成功培育出新一代抗镉超级稻。在生物制造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是实现产量提升、成本降低、能耗减少的新型“催化剂”。
“基因编辑赛道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方面,大规模DNA编辑技术效率和精准度提升,编辑范围扩大,从单碱基向大片段甚至染色体级发展,为下游应用提供了新工具;合成生物学推动基因编辑与基因合成、测序结合,大幅降低成本。应用方面,基因编辑主要应用在医疗、农业等方向,下游空间广阔。”万联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分析师黄婧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我国在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研发已处于全球较高水平。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经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拟南芥、西红柿、烟草、马铃薯的基因功能和性状改良等育种研究中,其优势在于可筛选优势性状、设计和改造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约有20家上市公司涉足基因编辑技术。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旗下全棉时代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棉花研究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海陆融杂交技术等进行全棉时代1号及水刺专用高衣分棉种的培育、扩繁。借助基因编辑等棉花育种技术,从棉种入手对棉花进行改性,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公司技术团队系统开展水牛基因组和功能基因解析相关研究,构建了奶水牛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模型,基于犊牛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精准预测生产潜能,将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公司目前对水牛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了储备。”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对外透露。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及相关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药新靶点发现、药物筛选、药理药效研究等。该公司作为医药行业上游,为药物研发企业和CXO公司提供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或药效服务,协助相关企业进行临床前研究。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累计研发构建了超过21000种模型,其中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13000余种,为客户提供了8200余种的定制化模型。
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药物的开发及应用场景。在基因编辑方面,公司推出了CAS9、CAS12a等CAS系列蛋白,主要用于定点基因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