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9日讯 近日,北京中北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中北联”)发布公告称,8月20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式更名为“北京考拉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这一看似常规的品牌更迭背后,隐藏着第三方支付巨头“拉卡拉”(300773.SZ)历时三年的曲线并购之路。
工商资料显示,此次更名前一个月,拉卡拉通过旗下珠海横琴考拉信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对中北联100%股权的间接控股,正式进军信用评级市场。这一背后,凸显拉卡拉主业困境下的转型突破。
据拉卡拉近期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拉卡拉实现营业收入26.51亿元,同比下降11.11%;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45.33%。
回溯中北联信评更名背后的交易脉络,财联社注意到,拉卡拉对中北联的并购堪称“迂回战术”的典型。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首次直接收购计划因“市场环境变化”夭折后,拉卡拉于2025年1月通过新设横琴考拉完成间接控股。横琴考拉由西藏考拉(45%)、拉卡拉(30%)、邦得久石(12.3%)等六方共同出资设立,成立仅两个月便闪电收购中北联及邦得数科两家信用服务机构。股权穿透显示,西藏考拉与拉卡拉同受联想控股及孙陶然实际控制,这意味着拉卡拉背后的“联想系”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掌握横琴考拉75%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对中北联的实际控制。
这场交易使各方利益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中北联原股东西藏考拉与北京考拉彻底退出,邦得数科创始人团队通过邦得久石保留部分权益,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曾任职中债资信、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蔡国喜。对中北联而言,这场变更使其从区域民营评级机构转变为上市支付集团旗下的专业平台,注册资本维持5000万元不变,但资金实力与数据资源获得质的提升。
财联社注意到,拉卡拉执着并购中北联,与其主业困境密切相关。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6.51亿元,同比下降11.11%,净利润2.29亿元,同比降幅达45.33%,其中,一季度净利润“腰斩”,同比下滑51.71%。深入分析可见,其核心支付业务面临双重挤压:银行卡收单交易额同比下降13.62%,扫码支付虽增长13.27%,但费率持续走低;科技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8.43%,信用卡营销业务下跌78.17%,原有盈利模式或难以为继。
更严峻的是投资端的“滑铁卢”,财联社注意到,2025年初拉卡拉对包头农商行的“零元退股”导致1.35亿元损失,七年投资亏损率达62%。
在支付牌照价值缩水、监管罚单年增的背景下,评级行业的牌照资源与政策红利成为拉卡拉的战略高地,其中中北联拥有央行及证监会双备案资质,是开展企业信用评级与证券资信评级的稀缺牌照载体。
不过这种跨界融合也引发合规隐忧。据财联社此前报道,博通咨询分析师王蓬博曾指出,支付机构与评级公司的利益关联需严格隔离,否则可能出现商户评级倾斜等道德风险。
事实上,2024年《信用评级业高质量发展指引》已明确要求提升评级区分度,严禁利益输送。在拉卡拉净利润下滑与评级行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这场并购既是企业突围的无奈之举,也是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中北联更名后如何保持独立性,将成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