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

该三年规划对于商业航天基建端的多个环节,真金白银给出补贴和税收优惠,包括:
地面站网:支持企业面向商业卫星运营需求推进卫星接收站网、测控站、信关站等地面站网节点建设,鼓励企业进行全球地面站网节点布局,按照投资总额给予10%的资金支持,单个站网节点支持资金不高于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累计支持资金最高1000万元;
商业航天卫星、火箭:鼓励企业聚焦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新一代低成本卫星和关键载荷、卫星星座组网与测运控、直连卫星通信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国防科技项目”,符合配套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省级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50%的配套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卫星应用终端方面,规划提出,支持卫星应用终端产品及零部件批量制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及辅助设施进行改造、更新和提升,将符合条件的新增产线或产线升级改造纳入省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范围。省级财政按规定予以事后奖励,单个支持项目奖励额度不超过1500万元。
应用场景方面,广东瞄准卫星民商用领域,提出打造商业航天应用“首场景”,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太空挖矿、太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前沿领域落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
规划还提出,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鼓励各行业采购国产卫星相关数据及产品,支持企业持续扩大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并购买算力服务等具体措施。
商业航天加速卫星组网进度 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这种模式是航天大国部署星座的重要推手。
目前美国的星链部署迅速,我国两大星座构建速度较为缓慢,国盛证券等机构预估未来双方均会加快部署。国内过去执行任务的火箭以长征系列为主,但商业航天作为新兴的火箭研发制造力量,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有助于加快构建两大星座计划,继续加快卫星互联网组网进度。
回顾近几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取得显著进步。2025年下半年将首发试射的商业火箭各项性能优秀,成本合理,持平猎鹰九号。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民营企业的新型可回收火箭将在2025下半年迎来自己的首次试射。成本方面,猎鹰九号单位发射价格约3000美元/千克,我国这批商业火箭也控制在3万元/千克以内、大部分载荷可达到10吨及以上,完全满足我国星座部署的使用需求。
广东近年来在商业航天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科宇航专注于固体运载火箭研发,是广东省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此前4月21日,四川省也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瞄准发射服务能力、鼓励民营资本,国内多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均位于四川,比如星河动力(资阳)和星际荣耀(绵阳)成功发射了民营商业火箭,成都的振芯科技、国星宇航等在卫星导航、遥感应用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商业航天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包括上游的卫星制造和AIT、中游的卫星发射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下游的卫星运营和应用。在上游,卫星制造企业如天银机电、国光电气、航天环宇等,以及卫星AIT相关企业如中国卫星、上海沪工等,都在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中游的火箭发射企业如宝钛股份、斯瑞新材、超捷股份等,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如信维通信、海格通信等,也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下游的卫星运营和服务企业如中国卫通、中国电信等,正致力于提供更广泛、更高效的卫星通信服务。
民生证券认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正持续清晰,在制造端,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此外,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突破,更是为产业开辟了广阔而持久的需求空间。
该机构建议关注:1)卫星端:陕西华达、新雷能、智明达、上海瀚讯、航天环宇、国博电子、中国卫星、铖昌科技、中航光电(富士达)等;2)火箭端:中天火箭、斯瑞新材、广联航空、铂力特、国科军工、派克新材等;3)地面及运维:盟升电子、中国卫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