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大涨的碳酸锂期货市场8月18日再度掀起波澜,主力期货的价格快速跳动,收盘价强势逼近9万元/吨大关,当日大涨4.67%。而在一周前的8月11日,这一数字还停留在81000元/吨。
也正是这一天,宁德时代承认其江西宜春枧下窝锂矿停产的消息瞬间引爆市场对碳酸锂供应缺口的担忧情绪。随着新能源汽车“反内卷”概念的蔓延,碳酸锂行业也暗流涌动。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认为,此次碳酸锂价格的飙升,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宁德时代锂矿的停产相对减少了市场供应。而政策层面对锂矿行业的严格监管,如采矿权审批的收紧、环保标准的提高等,也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锂电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中小企业在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中挣扎,头部企业则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加速扩张,行业整合步伐加快。
在这场行业变局中,碳酸锂价格的波动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更折射出锂电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锂电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产
8月11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承认江西宜春枧下窝矿区停产,称公司在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开采作业,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得批复后将尽早恢复生产。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当日收盘时碳酸锂期货全线上涨,重返8万元/吨。与此同时,盛新锂能、江特电机等多家锂电池公司报收涨停,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的H股分别上涨20.84%和16.87%。
宜春市自然资源局网站披露的《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矿普查探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书》显示,该矿评估利用可采储量为90444.17万吨。
中信期货测算数据显示,该矿区停产将导致国内碳酸锂月供应量减少约1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12.5%。这让市场对碳酸锂的供应格局产生了担忧,基于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预计供应减少后期货、股价出现上涨。
宁德时代的锂矿为何停产,要停产多久?表面上看,停产的直接导火索是采矿权有效期届满而续期审批尚未完成,但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政策原因。
新版《矿产资源法》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规首次将锂列为独立矿种,并提高伴生矿认定标准(氧化锂品位需≥0.4%)。而枧下窝矿的氧化锂品位仅为0.27%,这意味着矿企需要重新申报矿种并补缴资源税,税率可能从原先的3.25%大幅提升至15%。
7月7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通知,指出枧下窝、割石里水南矿段等8宗涉锂资源矿权,存在规避上级审批权限、越权办理手续等问题,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开采主矿种。
墨柯介绍,当地有部分锂矿项目最初以陶瓷土矿名义申报,实际开采对象却是锂云母资源,当前均面临矿种性质重新认定的关键问题,“陶瓷土与锂矿适用的资源税率存在显著差异,后续复产将按照锂矿标准征收税费。”
“目前宁德时代的此处矿产不符合相关规范,需要重新审批。”墨柯还透露,其实早在2024年9月宁德时代就曾表示,碳酸锂价格过低导致相对成本较高的枧下窝矿区的开采并不经济。
8月19日,宁德时代方面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暂无更多官方消息可以回应。
在墨柯看来,如果针对锂矿山企业编制储量核实、矿种变更的核查进一步深入,则有可能将目前的局势延续到9月30日之后。真正的产能恢复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由此导致的碳酸锂价格的波动也有可能延续到12月,即使回落也要等到明年年初。
产能过剩引发行业重构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事件只是锂电行业结构性危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锂电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
2024年国内碳酸锂总产能达到130万吨,但实际产量仅70.1万吨,产能利用率低至54%。大量的产能闲置,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已经击穿了行业成本底线。
“现在我国锂矿供应太多,需要减供给。”墨柯表示,宁德时代当初介入矿端,主要是因为锂价高位时锂资源供应商加价更高,拥有自己的矿产,自给自足会更加具有经济效益。但目前锂矿供大于求,遏制行业恶性竞争的核心手段在于控制供给总量。当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企业为争夺有限订单必然陷入无序竞争。
如今,监管部门正多措并举推动行业出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8月12日发布倡议,呼吁全产业链抵制恶性竞争,提出“反内卷”。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8家头部隔膜企业率先行动,达成暂停产能扩张、强化产业协作等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柏文喜建议,反对恶性竞争,还可以配套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厦门市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做法值得借鉴,有助于构建非价格竞争新生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而非单纯依赖价格战。
技术迭代重塑产业格局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技术迭代正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例如蜂巢能源等多家企业正研发硫系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长安深蓝等车企不断推出氢燃料电池车型。
在柏文喜看来,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标志着锂电行业正朝着多元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硫系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在未来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氢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优点,更适合商用车应用场景。
而对于碳酸锂价格,墨柯认为,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有困难,在没有完成真正产能出清的情况下,锂资源供需差距还会继续拉大,供给增速会略高于需求增速,锂价不可能维持高位,必然会持续下行。等到锂价降至供求关系发生明显逆转,也就是供给显著小于需求时,才会迎来真正的价格拐点。
柏文喜建议,未来锂矿、电池、整车企业的纵向整合加速推进,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企业可以实现协同发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