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海证券电新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李航主讲上海证券报主办的最新一期“上证首席讲坛”。李航以“场景涌现,重塑‘锂’想”为主题,深入解读了锂电行业的多重“预期差”,并表达了对下半年锂电板块投资的坚定看好。
李航认为,锂电行业下半年投资机遇包括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主题,以及以“反内卷”为牵引的底部改善主题。锂电行业新需求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海外市场、储能市场、商用车电动化等都在带来市场增量。在需求拉动下,龙头企业产能偏紧、出现扩产需求,锂电行业显现走出周期底部的向好迹象。
固态电池等技术创新带来投资利好
今年以来,在新能源板块中,固态电池相关标的涨势明显,走出了不少“牛股”。李航表示,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科技创新主题仍然是下半年锂电投资路线之一。
李航就市场关注的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分析称,目前固态电池处于“政策与资本双驱动”的研发加速期,头部企业研发团队规模已实现几十倍增长,技术迭代与成本下行速度有望超预期。李航预计,未来3至5年固态电池将实现“从工程化到部分商业化”的突破。固态电池最早爆发应用的市场预计为机器人、低空经济、可穿戴消费电子等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要求高,对价格敏感度低,契合固态电池产品特性。
从投资角度,李航建议重点关注固态电池的两大细分方向:一是增量设备环节,相较于液态电池,固态电池需要新增前道混料辊压设备、中道绝缘胶框印刷设备等,这些新设备领域的企业将迎来增量机会;二是关键材料突破,硫化物电解质、锂金属负极、锰基材料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当前仍面临性能或成本瓶颈,能率先突破这些材料瓶颈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除固态电池外,近期关注度较高的AIDC等电池应用新场景,也在逐步打开需求空间。这些领域代表了行业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反内卷”之下龙头业绩已现改善
李航认为,下半年锂电投资的第二大主题为“反内卷”驱动的底部改善品种。当前锂电行业处于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的阶段。供给端扩张显著放缓,多数环节投资强度下降,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铜箔等中游材料产能利用率逐步修复;需求端,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现明显改善信号,比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订单饱满、经营数据上修,甚至部分龙头需从体外“借”产能以满足生产需要。
近期有观点认为,拉高碳酸锂期货价格,可以拉升锂电产业链价格预期,从而带动锂电行业走出低价困境。李航分析认为,碳酸锂期货价格短期波动更多是资金博弈的结果,但中长期来看,价格必然回归供需关系本质。近期锂价上行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锂矿企业长期亏损经营不可持续;二是国家对锂矿良性开采、可持续开采的监管边际收紧。
李航认为,“一刀切推高锂价”的方法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锂矿大量依靠进口,若简单拉高国内锂价,反而可能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竞争力。健康的“反内卷”方式,可以是监管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或者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创造超额收益,最终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反内卷’不是目的,而是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的手段。未来那些能持续创新、优化成本、抢占全球份额的龙头企业,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超额收益。”李航说。
细分领域新需求不断涌现
李航就锂电行业中部分增势良好的细分市场作出解读。在李航看来,国内新场景中,商用车电动化是一大亮点——商用车具有类别多、电动化潜在空间大的特性。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与重卡电动化渗透率尚低,未来渗透空间广阔;AIDC领域则聚焦“铅酸替代”与“电源升级”,比如UPS电源(不间断电源)向锂电替代、光伏+储能直接作为数据中心主电源,这些场景虽当前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显著,专注客户需求的企业有望抢占先机。
全球需求方面,李航认为,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需求有望迎来复苏。这一方面缘于欧盟碳减排考核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及海外主流车企的高性价比车型持续投放,拉动需求回暖。
储能则是全球锂电需求的“压舱石”。李航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0GWh,同比增加54%。在李航看来,国内储能逻辑已从“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盈利”,比如甘肃推出容量电价政策后,独立储能具备了明确收益率;欧洲、新兴市场则因光储平价、分布式需求旺盛,储能装机增速迅猛。总体来看,光储平价的大逻辑下,储能需求将持续高增。
谈及对锂电行业长期趋势的判断,李航称,当前锂电行业远未进入成熟期,以固态电池、快充、大圆柱电池为代表的技术迭代仍在进行,以商用车、AIDC、新兴市场储能为代表的新增需求持续释放。在周期底部改善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锂电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下半年及未来的投资机会,或将在科技创新与底部改善的交织中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