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公开演讲中表示,鸿蒙生态根基已立,目前互联网头部应用已适配,中长尾应用也陆续加入,生态基本好用,但仍处于导入阶段,他希望更多芯片、硬件、软件、应用开发者加入开源鸿蒙社区。这话说得实在——系统能用了,但还没到“离不开”的地步。这一步,从“能用”到“好用再到“必须用”,才是真正的攻坚战。
我们一直盯着鸿蒙,不只是因为它是个操作系统,而是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国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底线工程。从技术底座到应用生态,华为这几年硬是把一条路给蹚了出来。徐直军说的“生态基本好用”,听着平平无奇,但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25年上半年,华为营收4270.39亿元,同比增长3.95%;研发费用高达969.50亿元,同比猛增9.04%,占营收比重22.7%,历史新高。利润降了32%?服了。。。但这恰恰说明,华为没在搞短期套利,而是在死磕根技术。5G-A、鸿蒙、智能汽车,一个都没松手。
终端是鸿蒙的“基本盘”。2025年Q2,华为手机出货125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18.1%,重回第一。这可不是靠情怀撑着的,是产品力+生态协同打出来的。有用户,系统才有意义。更猛的是智能汽车——鸿蒙智行累计交付已超90万辆,10月破百万辆基本没悬念。新成员“第五界”尚界首发车型亮相,华为和上汽联手,这不只是造车,是在重新定义车机生态的入口。车,正在成为鸿蒙的“超级终端”。
华为云也没闲着。4月,芜湖发布CloudMatrix384超节点,算力高达300PFlops。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透露,整体算力规模同比涨了近250%,用昇腾AI云服务的客户从321家飙到1714家。这算力,不光喂大模型,也在喂鸿蒙生态里的开发者。最近华为云还搞了组织架构调整,聚焦“3 + 2 + 1”业务,盘古大模型相关板块也做了整合。方向很明确:AI底座要打得更扎实,服务鸿蒙生态的长期需求。
但别忘了,徐直军说的是“导入阶段”。头部APP是适配了,可中长尾还在路上,用户习惯没完全养成,开发者生态也还没形成正向循环。这时候推开源社区,就是想把“华为的鸿蒙”变成“大家的鸿蒙”。尤其芯片和硬件层面的深度协同,决定了鸿蒙能不能在物联网时代真正“摁着”安卓和iOS打。
我们对鸿蒙的态度很明确:长期看好,短期理性。生态建设急不得,但也拖不得。现在这个节点,谁入局,谁就可能成为规则的共建者,而不是后来的“适配者”。
信息同步:1. 华为2025年上半年营收4270.39亿元,研发支出969.50亿元,占营收22.7%。2.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90万辆,预计10月破百万。3. 华为云算力规模同比增长近250%,昇腾AI云服务客户达17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