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2日讯(记者屠俊)8月21日,一品红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品红”或“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一品红(300723.SZ)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同比下降3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4.22万元,同比下降258.30%。
一品红在半年报中称,本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02%,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销售不及预期所致;产量尚未形成规模,造成产品制造费用增加使营业成本较同期下降3.75%;管理费用方面激增36.32%,是因品牌宣传投入增加及计提股份支付所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47.14%,主要是银行借款增加,造成利息费用增加所致;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费用锐减33.96%,主要是公司减少了仿制药项目投入,创新药AR882III期临床费用资本化以及华南疫苗减少投入所致。
一品红从去年开始陷入亏损,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4.50亿元,同比下降42.07%;归母净利润为-5.40亿元,同比下降392.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下降340.82%;基本每股收益-1.20元。
资料显示,一品红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寰宇一路27号云润大厦15-19层,成立日期2002年2月4日,上市日期2017年11月1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自有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代理药品的销售,主营业务包括儿童药和慢病药等。
儿童药和慢病药作为一品红的两大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儿童药实现营收3.57亿元,同比下降28.93%;慢病药实现营收1.33亿元,同比下降58.16%。事实上,这两块业务去年就开始下滑,2024年,儿童药和慢病药收入分别为9.36亿元和3.70亿元。儿童药收入同比下降约30%,慢病药收入更是减少了近50%。此外,一品红因其全资子公司广州一品红制药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的串通投标行为被处罚2.66亿元,对公司业绩造成了显著的直接影响。
去年,7月,一品红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的违约通知书(2024年第2号)文。
《通知书》显示,一品红制药(包括一品红制药授权人)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投标中存在《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文件编号:GY-YD2022-1)17.4条款的情形,应当按照采购文件约定受到相应处理,并由一品红制药承担给采购方造成的损失。按照一品红制药的销售数据测算,上述违约行为造成采购方损失人民币2.66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串通投标事件除了会损害公司在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和合作伙伴心中的形象,暴露该公司内部治理问题,还暴露其常被市场质疑的“重营销、轻研发”的情况。
历史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2年销售费用率曾维持在50%以上。尽管2023年后有所压降,但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35.6%,较去年同期的34.61%和2024年全年的34.86%有所回升。
一品红近年也在面临创新转型,去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有所提升,2024年占营业收入22.40%,不过,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投入费用同比锐减33.96%。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减少了仿制药项目的投入,以及创新药AR882的III期临床费用进行了资本化处理,也就是说,这部分支出不再计入当期研发费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短期内难以贡献业绩。研发费用资本化虽然可以提升当期利润,但也会增加未来摊销成本,侵蚀未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