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测算如下:
保守情景(PE=20倍):5.94亿元净利润 × 20 = 118.8亿元,对应股价23.8元;
中性情景(PE=23倍):5.94亿元 × 23 = 136.6亿元,对应股价27.3元;
乐观情景(PE=25倍):5.94亿元 × 25 = 148.5亿元,对应股价29.7元。
当前市值98.29亿元处于历史低位,主要受短期费用压力和市场情绪影响。若公司下半年费用控制成效显著,且经皮给药产品销售超预期,估值有望向行业中枢回归。
长期来看,创新药管线进展及国际化布局(如原料药出口60余国)将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建议密切跟踪2025年三季报费用率变化及新产品上市进度,动态调整估值预期。
一、财务态势:营收稳增,盈利结构优化升级
2025年上半年,九典制药展现出良好的营收增长态势,营业收入达1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67%;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增长2.57%。尽管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大幅攀升(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猛增54.19%,达到6310万元)以及集采降价压力逐步显现,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74%,这充分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
其核心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高毛利率优势:销售毛利率高达74.58%,远高于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水平,凸显了公司在经皮给药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管控能力。
健康现金流与偿债能力: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55元,资产负债率为24.1%,流动资产达16.77亿元,流动负债为2.95亿元,短期偿债能力有坚实保障。
二、核心产品:主力品种迎集采挑战,新品矩阵蓄势待发
1. 主力品种承压及应对策略
占营收54%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已被纳入第十一批国家集采,预计价格将下降50% - 60%。尽管公司通过省级集采(如在广东、浙江中标价分别为18.19元/贴、17.37元/贴)以价换量,但国家集采全面实施后,短期内收入可能受到冲击。为此,公司采取了多维度策略来对冲风险:
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吲哚美辛凝胶贴膏等后续品种的布局,预计在2025 - 2026年陆续获批。
2. 创新药与中药领域突破
中药1类创新药:椒七麝凝胶贴膏已完成临床研究,预计2025年申报生产,旨在针对慢性疼痛领域开展差异化竞争。
化药管线布局:与中晟全肽合作开发抗菌抗炎多肽药物,并引进专利技术,积极布局创新靶点。
三、研发与产能:高投入铸就长期竞争力
1.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预计超过1.2亿元(一季度为6310万元),占营收约8%,重点投入经皮给药技术平台升级和国际化品种开发。研发团队规模达到492人,其中博士学历人员增长60%,形成了“仿创结合”的技术储备体系。
2. 产能扩张稳步推进
原料药基地扩产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新增产能能够满足未来3 - 5年的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为海外客户提供CDMO服务。
四、市场拓展:院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1. 院外市场蓬勃发展
通过“久悦”品牌建设和全渠道覆盖,院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0%,占营收比重从2024年的25%提升至30%以上。消炎解痛巴布膏、酮洛芬凝胶贴膏等新品在连锁药房的渗透率迅速提高。
2. 国际化取得突破进展
公司的原料药出口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