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面对行业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隆盛科技展现出韧性。公司8月28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隆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15.44%;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38%;扣非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4.63%。
谈及业绩增长动力,隆盛科技表示,公司从多维度推动业务突破。一方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速新产品研发迭代,持续扩大市场版图;另一方面,推动高效生产与智能化升级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提升整体运营效能。目前,依托精密制造等核心技术优势,公司正积极拓展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产业链、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业务双轮驱动
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隆盛科技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精准发力航天及无人机精密零部件赛道,已构建多元业务矩阵并持续拓展客户资源。业务布局上,微研中佳与银河航天达成深度合作,聚焦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及控制模块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在无人机领域,微研中佳深耕大型外贸及列装无人机零部件制造,已完成多款型号产品交付。
2025年上半年,微研中佳卫星模块项目、无人机项目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客户拓展方面,报告期内,微研中佳成功纳入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东方空间(江苏)航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三家重要客户,客户质量显著提升。
人形机器人领域,隆盛科技采取“核心部件+整机研发”双路径推进策略:一方面,依托自身工业场景搭建机器人整机并持续迭代优化;另一方面,凭借对产业链的深度洞察,在灵巧手总成、谐波减速器及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上实现多点突破。
具体举措上,2025年5月,隆盛科技完成对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将其正式纳入控股子公司体系。蔚瀚智能专注于精密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执行器研发与产业化,针对行业痛点攻关,成功研发出结构紧凑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该产品在确保抗击性能、刚性等核心参数不降低的前提下,重量较传统产品减轻30%-40%,产能规划上预计2026年一季度形成约7万台谐波减速器产能。
此外,隆盛科技基于自身工业场景推进机器人整机研发,近两年实现从“兰森一代”到“兰森二代”的跨越式发展,灵巧手研发也完成多轮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扩充。
主营业务稳固,新能源板块加速突破
转眼到主营业务,隆盛科技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业务已构建完善客户网络,涵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上汽集团等主流车企,且聚焦中高端车型服务,在各车企中均有多个项目完成定点或实现量产。
2025年下半年,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将有多款新车型发布,隆盛科技的混动产品已全面配套,为全年业绩提供有力支撑;商用车EGR市场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隆盛科技该领域营收明显增长,其中天然气重卡EGR阀供应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业务板块,隆盛科技已形成“并驾齐驱”的稳固格局,全资子公司隆盛新能源与孙公司隆盛茂茂协同发力。隆盛新能源聚焦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零部件业务,报告期内围绕具备自主电驱动能力的核心战略客户深度合作,现已协同联合汽车电子成功进入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光束汽车等车企供应链。
隆盛茂茂则致力于半总成业务,2024年11月设立后发展迅速:2024年12月获博世半总成项目定点,2025年1月获赛力斯半总成项目定点,2025年6月实现第一套定转子半总成产品下线。从成立到产品落地仅用七个月,在行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总体来看,基于行业趋势与自身战略规划,隆盛科技已构建起清晰的“三条增长曲线”矩阵:第一曲线聚焦做强EGR系统业务,巩固基本盘;第二曲线着力拓展新能源、精密零部件板块,培育新增长极;第三曲线重点布局航天卫星、人形机器人板块,抢占未来赛道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