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优劣势分析
首先声明,本人理性对华大基因进行分析,欢迎各位大神进行充分探讨,这样可以更加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华大基因,但是本人坚决反对谩骂和人身攻击,不喜勿喷!也欢迎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一起参加股东大会,向管理层进行建言献策。
一、优势方面
1、公司战略定位和产品研发布局方向是正确的。华大基因围绕减少出生缺陷、控制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控制传染病发生等,同时布局上述疾病的治疗。从华大的发展史看,当初选择基因赛道、自主做测序仪、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都是正确的决策,这种正确实际上是科学哲学的正确,而不是坚持就是胜利,这背后的基本逻辑就是汪建的关键作用。
2、大数据和AI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出现之后,推动了数据发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的发展。华大在大数据研究中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是中国科学界最早提出以大数据研究为导向的组织之一。华大基因做的空间组学,产生了巨大的数据,这就需要依靠强大的储存和计算能力,计算机科学和生物信息处理是华大立足的奠基石和敲门砖,严格意义上讲,华大就是一个大数据产生中心和应用机构。华大基因2024年裁剪近1000人检测方面人员,招聘近300名医学和计算机等方面人才。比如华大基因的肠癌筛查产品“华常康”拉通了肿瘤筛查的路径,在其它肿瘤方面的检测产品开发,可以大幅度降低数据队列和时间成本。
2025年6月10日,华大基因和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2024年报显示,其中,形资产项下的数据资源确认350万元,开发支出项下的数据资源确认612万元,两项合计962万元。
2024年汪建找到潘建伟,加入国家量子实验室,提出生物学相关的可能的算法,到底用DNA作为算法,还是蛋白质作为算法,共同探讨,潘建伟团队做仪器、做基础理论,华大做应用开发。
2016年华大启动了DNA存贮方面的研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开国大典视频进行DNA存储。
3、华大集团的生命科学研究院及国家基因库。2007年创建的华大研究院,依托大工具、大数据、大平台,实现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的融合共生,也是区别于小科学的大科学范式。我国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仍然以小科学研究范式为主,PI制主导着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相反,美国都是大科学范式,大目标、大平台、大工具和学科交叉渗透成为常态。华大研究院研发的成果,通过转让的方式,给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等公司,这是华大基因可以快速出成果的重要渠道。
华大基因管理层也意识到,产业化和商业化不够,在传染病、感染、肿瘤方向,应该加大研发投入,转化出更多产品,加强在产品化和应用方面的人才配置,才能在产品方面获得更强的力量,这样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会有一个大提升。产业技术研究即产品研发需要强化,才能对客户和医院等实现更好的支撑,基于此,华大基因成立了智惠研究院,就是要在应用端解决这个问题。
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是从事细胞研究,可以说是聚集了中国在细胞组学领域最多的人才,单个细胞测序成本已经接近一分钱了。在重庆建立的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正在与病理学家卞修武教授展开合作。在国际领域,尤其是美国,在生物医疗领域国家投入巨大,所以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领先很多,但是,在基因组这个学科里面,华大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的。
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华大智造的测序仪从进口到国产,半年时间测序质量突飞猛进,实现蜕变。为什么会突飞猛进?让华大集团很多不同领域的使用人都参与到测序仪的改进过程中,让大家的课题在自己的测序平台上不计成本的使用,鼓励测的越多越好,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实现了蜕变。
4、生育补贴方面政策。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称,根据这项全国性计划,中国政府将向每名于202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发放每年3600元补贴,直至其三岁。中国多地政府陆续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从现金补贴到住房优惠,旨在减轻育儿负担、提高家庭的生育意愿。部分地区的补贴力度颇为可观,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对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发放5万元补贴,生育三孩及以上的给予10万元补助。为应对中国生育人口下降,很有可能把孕前、产前检测等费用纳入医保,或者像河北省模式那样,全民免费。
4、北京吉比爱公司业务增长。北京吉比爱公司是1994年汪建回国后创建的第一家公司,华大基因是做基因测序,在诊断领域是最高端的,基础的诊断就是质谱仪,吉比爱公司就是专做质谱平台的,国内质谱哪家强,必有华大吉比爱。华大吉比爱公司一直深耕体检行业,像美年大健康、瑞慈、慈铭等体检机构的检测,都是华大吉比爱公司做的。这几年,华大吉比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手里有很多重磅武器,营业收入会有一个快速甚至翻番的增长。
5、联合实验室增长。华大基因2025年5月份在其武汉基地对近300人产品经理进行了联合实验室方面的专题培训,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大联合实验室的推进力度,目前已运行的联合实验室达1000家以上,做到“样本进,数据出”,这也会是华大基因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看点。
6、中东地区业务扩展。以沙特为例,沙特是一个遗传病高发的国家,有52%的近亲结婚率,这么高的近亲结婚率,使得新生儿遗传病高发,原来沙特的检测样本都是送国外进行,他们亟需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华大基因一个方面是有中国政府的背书,一个是诚心诚意的做技术转让,帮助他们把能力建在当地。2025年3月12日沙特合资公司中标9.5亿元三年外送检测服务,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二、劣势方面
1、市场开发难度。华大基因的产品目前基本都是to B,基本都是政府客户、医院、科研机构等,推销门槛高、进入难度大,而且容易形成欠款,to C端,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期,而且终端消费者自己买单意愿差。以华大基因的肠癌筛查产品“华常康”为例,我认为是一个性能非常优异的产品,但是市场推广难度很大、很慢,很难形成一个爆款产品,对业绩产生大幅度增长。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华大基因由于这些年都是to B业务,所以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按照会计规则计提坏账准备,对其业绩形成了很大的拖累。比如,前几年河B省的民生项目,各地市形成的欠款迟迟不能付款。随着时间推移,每月都有应收账款到期计提坏账准备,这也是华大基因较长时间内影响其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3、研发费用高。华大基因为了转型,加大了技术向产品转化、信息化研发等方面的投入,长期肯定是利好,短期内肯定会对当期利润形成拖累。
4、折旧费用增加。华大时空的投入使用,每年增加约6000万元的折旧费用。
5、销售费用居高不下。2024年全年销售费用10.10亿元,对应其38.67亿元的营业收入,也就是说,一元的销售费用才拉动3.87元的营业收入,显然是效率低下的,需要对其销售模式、销售渠道、营销人员素质、激励考核、费用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综上所述,华大基因的估值很难测算,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市场,是一个追涨杀跌的市场,很多亏损企业但是估值很高,比如寒武纪,也有的企业盈利很好,但是市盈率很低。华大基因的业绩,我个人认为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起色。一个公司股票的拉升,有很多因素,华大基因什么时候有较大的行情,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