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弘信电子(300657)交出一份转型加速、结构改善的阶段性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4亿元,同比增长15.01%;归母净利润5399.31万元,同比9.8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750.62万元,同比上升705.74%。在持续聚焦主业、加码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公司FPC业务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AI算力板块也逐步形成完整生态闭环,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智能硬件迎来新一轮AI驱动的技术升级浪潮。AI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叠加政策刺激带动终端需求回暖,为上游柔性电路板产业注入活力。弘信电子凭借在高端FPC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成功进入国内头部AI手机品牌直供体系,产品覆盖中高端机型的关键部位,带动盈利能力逐步修复。报告期内,公司FPC业务收入达16.94亿元,同比增长11.57%,产业地位进一步稳固。
除了手机业务外,AI PC与AI眼镜等新品类也快速崛起,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280万副,中国市场同比增速超过100%。弘信电子在这些前沿终端上的FPC解决方案已经实现量产供货,并在多个合作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公司新一轮增长的潜在动力。AI服务器领域,公司则聚焦高密度互连、多层软硬结合板设计等关键技术,成功量产液冷监测FPC产品并交付头部客户,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ALL IN AI”战略指引下,弘信电子围绕“算力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定位,持续夯实AI算力业务布局。公司已初步形成从芯片采购、服务器整机制造、网络构建、算力调度到运维管理的一站式服务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适配、多场景覆盖的算力供给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算力业务实现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85%。
作为“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公司持续在甘肃、东部等地区推进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庆阳,公司计划总投资128亿元,打造占地约500亩的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巩固其在西部枢纽节点的战略地位。同时,借助当地丰富的绿电资源,公司积极推动“能源+算力”融合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效、低碳算力底座。
技术层面,弘信电子与燧原科技协同研发的液冷超节点算力机柜已完成测试,单柜集成64颗国产GPU,具备支撑300B+大模型的训练能力。此外,公司还推出适配新能源场景的“算力集装箱”产品,可部署于风电、光伏基地,实现绿色电力就地消纳,缩短部署周期,为多行业提供弹性、环保的算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