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5 16:00:01 股吧网页版
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近腰斩
来源:中国经营报

K图 300653_0

  中经记者苏浩卢志坤北京报道

image.png

  (正海生物大楼公司官网/图)

  营销费用激增39%,却换不回业绩增长,这家医疗器械企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近期,正海生物(300653.SZ)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7亿元,而归母净利润为4648.57万元,同比大降45.97%;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46.77%至4028.07万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正海生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主要因核心产品收入分化、成本费用压力加大及外部环境变化共同影响。其中,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锐减近两成,叠加销售费用激增、税率调整等因素,成为净利润下滑的主因。

  针对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及后续提振措施,记者日前向正海生物方面致函并致电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有采访需求可以发送采访函到公司邮箱,届时会有专人负责,但截至发稿未获进一步回应。

  核心产品收入下降近20%

  财报显示,正海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一批深耕再生医学赛道的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公司。公司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成功孵化了包括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皮肤修复膜、骨修复材料等多款支架材料。

  拆解正海生物的业务结构,其亏损根源一目了然,公司两大支柱产品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走势。

  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脑膜系列产品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成为半年报中少有的亮点。这一增长得益于公司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中的持续中标。

  真正拖垮业绩的是另一支柱产品——口腔修复膜。该业务上半年收入仅7711.6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9.38%。该业务毛利率也下降1.63个百分点至85.98%。对于该产品业绩下滑,公司方面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归结于三大主因:口腔种植市场需求不旺、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此外,政策变动突如其来,自2025年1月1日起,正海生物主营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动物组织的增值税征收方式由简易征收(3%)改为一般计税(13%)。税率的大幅提升直接侵蚀了利润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正海生物的业绩下滑暴露了其结构性问题,最核心的痛点莫过于产品结构单一。财报显示,公司口腔修复膜和脑膜产品长期占据公司八成以上收入,这种单一产品结构使公司抗风险能力薄弱,一旦主力产品遭遇市场波动,整体业绩便出现震荡。

  并且,集采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也在持续压缩利润空间。“总体来看,集采导致公司的脑膜售价有所下降,但也促进了销量的增长。上半年,公司脑膜产品在辽宁省牵头省际联盟、陕西省牵头省际联盟、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正海生物方面在8月5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如此表示。但同时,集采也带来了明显的价格压力,公司脑膜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至88.84%。

  “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了《关于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招标文件,公司将积极应对即将开展的带量采购项目。”正海生物方面说。

  同时,正海生物也在半年报中提示:“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产品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公司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新产品上市周期长且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公司存在业绩因驱动不足产生波动的风险。”

  新品难撑大局

  面对业绩下滑,正海生物选择了一条看似直接的出路——加码营销。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7117.79万元,同比增长38.87%。这笔巨额开支主要用于市场推广(3045.57万元)和商业支持(2011.83万元),两项合计占销售费用的70%以上。

  正海生物将销售费用上涨归因于精准化营销的推进,尽管其经销商达1175家,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却未能驱动业绩增长:核心产品口腔修复膜收入下滑,新品活性生物骨也未形成规模效应。

  财务数据显示,正海生物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5.88%飙升至37.90%,而净利润率却从43.45%下降至24.75%。营销投入与业绩产出形成巨大反差。

  并且,营销费用的激增还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42.05%,降至4767.29万元。真金白银砸向市场,换回的却是现金流紧张和利润缩水。

  当老产品增长乏力,正海生物将希望寄托在活性生物骨等新产品上。但新产品的造血能力在短期内可能难见成效。

  活性生物骨作为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类的骨支架材料,是骨修复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活性因子rhBMP-2与骨填充产品的特异结合,使得活性生物骨在使用过程中,成功构建整体低剂量、局部高效能的骨再生定向修复系统,可以在增益临床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安全性风险,理论上具备显著技术壁垒。

  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该产品获得注册证近三年,尚未贡献具有实质意义的销售数据。

  在8月5日的投资者调研中,当正海生物被问到“活性生物骨产品的推广情况如何”时,公司方面仅以“上半年,活性生物骨的入院工作有序开展,整体入院节奏符合预期,销售体量环比持续提升”搪塞过去。

  与此同时,公司其他在研产品管线同样进展缓慢。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这款采用3D打印技术的产品,其定制化潜力在牙槽骨修复领域可能成为差异化竞争利器,但该产品目前处于注册发补阶段。

  在研的宫腔修复膜、乳房补片以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项目,代表着正海生物向妇科、整形等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尝试。但宫腔修复膜还在着手开展注册相关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还在产品工艺验证阶段。

  上述在研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路途遥远,预计未来2—3年才可能带来收入增量,难以解近渴。

  此外,国际化可能是另一条出路,海外市场虽潜力巨大,但对产品质量、认证和营销能力要求更高,或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正海生物方面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部分产品具备出海潜力,正在筹划产品出海的相关工作,后续取得阶段进展,公司将严格履行信披义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