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穆砚
8月6日早间,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海生物”或“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8月5日接受了多家机构投资者的特定对象调研。在调研中,正海生物透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于口腔板块受种植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和产品降价拖累,叠加增值税率调整带来的压力。尽管主力产品脑膜在集采中持续中标,口腔修复膜收入锐减近两成,净利润同比暴跌超45%。公司表示将持续推动新品放量并深耕市场以寻求稳健增长。
正海生物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8.5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4028.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77%;实现每股收益0.26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83%。税率调整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谈及上半年公司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正海生物称,上半年公司的收入下滑主要受口腔板块的收入下滑影响,种植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走低导致口腔修复膜收入同比下滑。此外,受到税率调整的影响,公司整体收入承压。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优势领域,持续孵化新品,争取实现收入的稳健增长。
正海生物透露,口腔修复膜和脑膜系列产品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脑膜系列产品合计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辽宁牵头省际联盟、陕西牵头省际联盟、河北省、山东省的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继续保持着脑膜系列产品在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中持续中标的良好态势。口腔修复膜实现销售收入7,711.62万元,尽管行业面临竞争加剧、需求波动等压力和挑战,公司仍坚持精准化营销策略,不断增进与头部终端的紧密合作,稳住了渠道对市场份额的覆盖。新品活性生物骨呈现稳步放量的节奏,入院数量基本达成目标,产品销量逐渐攀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口腔修复膜产品获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未来这两款产品将丰富公司在口腔板块的布局,增强产品组合能力。其他管线产品,宫腔修复膜产品已着手开展注册相关工作,乳房补片产品的数据管理工作正有序开展,预计未来2-3年也将陆续为公司收入带来增量。
正海生物称,上半年,活性生物骨的入院工作有序开展,整体入院节奏符合预期,销售体量环比持续提升。未来,公司仍将大力推动活性生物骨的开发入院和上量,进一步扩大入院范围,提升稳定供货的比例。争取提升头部医院的开发占比,深挖已入院的终端用量。
活性生物骨作为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类的骨支架材料,是骨修复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活性生物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兼备,活性因子rhBMP-2与骨填充产品的特异结合,使得活性生物骨在使用过程中,成功构建整体低剂量、局部高效能的骨再生定向修复系统,可以在增益临床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安全性风险。公司将依托活性生物骨的产品优势,开展品牌建设,推升产品销量。
关于集采对脑膜产品量价的影响,及后续集采的展望方面,正海生物表示,各省级、省际联盟的集采规则不尽相同,总体来看,集采导致公司的脑膜售价有所下降,但也促进了销量的增长。上半年,公司脑膜产品在辽宁牵头省际联盟、陕西牵头省际联盟、河北省、山东省的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了《关于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招标文件,公司将积极应对即将开展的带量采购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正海生物成立于2003年,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搭建涵盖研发、临床、注册、生产、质保、销售全链条的业务平台。
正海生物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根据财税[2014]57号、财税[2009]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0号”文件规定,公司的主营产品关键原材料为动物组织,以往可申请办理按3%简易征收增值税。2025年1月1日起,需按照要求改为一般计税方式即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上述税率调整事项对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正海生物脑膜系列产品、口腔修复膜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3.04%、1.63%。其中,公司口腔修复膜营收同比减少19.38%至7711.62万元。现金流方面,正海生物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锐减42.05%至4767.29万元。对此,正海生物称主要系公司开展精准化营销,支付销售费用增加所致。财报显示,正海生物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87%,达7117.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