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7 21:35:41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浙江
$星源材质(SZ300568)$看了$亿纬锂能(SZ300014)$的基地采访,看来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只是下线而已,还不是量产!那么中科深蓝(近期还获得了中东资本数亿的融资,技术路线获国内外资本加持认可,场景也已经应用到深海、低空飞行;沿用现有的液态锂电产线即可)的聚合物固态电池产线实实在在量产前的设备调试中了,固固界面的方案使用的就是星源材质的“刚性骨架”。星源接得住么?
发表于 2025-09-07 20:43:2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K图 300014_0

  9月5日,以先导智能(SZ300450,股价53.80元,市值842.60亿元)、亿纬锂能(SZ300014,股价78.00元,市值1596.00亿元)为代表的固态电池龙头股股价大涨,截至当日收盘,前者全天上涨20.01%,市值突破800亿元,后者全天上涨16.59%,市值突破1500亿元。

  每经记者胥帅摄

  而就在9月5日上午,成都龙泉驿区,先导智能员工对成都亿纬锂能有限公司的电池生产线设备进行了调试。

  事实上,全固态电池的“热”难掩技术之难——“固-固界面”贴合、硫化锂制备工艺复杂,这些问题困扰着全球锂电行业,美国企业固态电池进展迟缓,日本企业量产时间推迟。

  A股固态电池板块龙头企业股价拉出阳线,背后是中国企业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希望,一些企业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指向2027年。在此背景下,固态电池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远吗?

  产线现场:成都亿纬锂能,设备商驻场调试

  9月2日,亿纬锂能官微发布的消息显示,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参加了仪式。

  据亿纬锂能方面介绍,该基地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人工智能)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刘金成提到,在面对多种电池技术路线时保持理性判断,充分验证技术可行性后推进产业规模化落地。

  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下线的消息引爆资本市场,从9月2日开始,A股固态电池板块龙头企业股价开始拉升。究竟是什么样的固态电池竟然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关注?

  9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成都亿纬锂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亿纬锂能),该公司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环柏大道,与另一家锂电龙头企业中创新航(HK03931,股价29.26港元,市值518.58亿港元)的成都基地相邻。

  记者现场了解到,亿纬锂能官微提到的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就在成都亿纬锂能里面。成都亿纬锂能有东门和西门,内部有停车场、员工生活区以及生产区。

  记者在成都亿纬锂能现场了解到,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围墙外面,有一条无法通行的在建道路。成都亿纬锂能东门是公司的人力资源中心,较西门的人流更多。到了11时30分的饭点,成都亿纬锂能的供应商员工一般会从东门出来吃饭。

  此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碰到了公司多个供应商员工,部分身着“先导”工装。经确认,这些身穿“先导”工装的员工,来自固态电池设备生产企业先导智能。

  记者和两名先导智能员工进行了交谈,他们均提到先导智能为亿纬锂能电池生产线提供设备,且由他们负责清洗环节。整个电池线项目涉及机械设备等,除涉及先导智能外,还有“大族”。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大族激光(SZ002008,股价34.00元,市值350.07亿元)涉足电池工艺设备,也是亿纬锂能供应商。

  “前几天才从无锡总部过来跑项目,解决现场设备问题,让它跑起来。”上述两名先导智能员工表示,成都亿纬锂能内部有电池产线,每天都在生产电池,一种是大一点的圆柱电池,另一种是稍微小一点的圆柱电池。其中一名先导智能员工还解释称,生产的电池是放车上使用的,一个电池接一个电池串联起来。

  不过,亿纬锂能曾提到公司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表示,固态电池只是指电解质形态,与电芯形态无关,圆柱还是软包是指电芯形态。

  9月4日,记者致电亿纬锂能公开电话,对方表示官微只是提到全固态电池产品下线,并非指已经实际量产,“具备量产能力和量产是两回事……成都那个是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中试线,中试到量产还有很多环节”。

  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刘彦龙看来,全固态电池达到100MWh年产能,已经是中国固态电池产业不小的突破,尽管还需要验证成本、价格、技术稳定性等。

  在成都,除亿纬锂能之外,另一固态电池领域巨头——清陶能源也砸下重注。去年11月,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将建成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年产能达15GWh,是其“已投放的单体体量最大固态电池产业化项目”。今年5月,成都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公布《成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批前公示》,也意味着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速。

  9月5日,记者来到成都郫都区弥陀村,找到了清陶能源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这是成都清陶二期项目,主要生产固态电池电芯及系统。根据项目建设的规划,2025年启动建设,2028年全面建成投产,15GWh新增年产值超100亿元。不过,该项目现场还是一片荒地,有工作人员正在搭建三间板房,上面写有“技术部”字样。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项目在进行建设,目前还处在打围阶段。

  国际对比:美日量产受阻,中国企业加速布局

  为何目前还没有量产的固态电池生产线,能引发锂电产业、资本市场以及区域经济观察人士的“兴奋”?

  据记者了解,这项被誉为“终极电池”的技术正迎来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尽管它是全球锂电产业公认的技术难题。

  事实上,美国最前沿的固态电池企业也给不出量产时间表,甚至想放弃。今年7月,美国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曾宣布终止自主制造固态电池,转为向大众PowerCo授权技术。此后,美股市场投资者对QuantumScape的股价“用脚投票”,7月18日到9月3日期间,该公司股价下跌42.79%。

  而美国另一家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的企业——Solid Power对制造固态电池的兴趣不浓,只想解决电解质,即四大体系——聚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的材料性质。

  汽车公司奔驰支持的Factorial Energy,这家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固态电池开发商,倒是验证了新开发汽车尺寸固态电池FEST。然而验证只是开始,仍然要通过实际驾驶来验证商业化规模量产的可行性。

  至于美国固态电池研发商SES AI,其“AI for Science”的研发平台不“钟情”于固态,仍然有液态锂电池的开发动作。

  日本企业方面更是将量产时间一拖再拖,从2025年推迟到2030年,即便汽车巨头丰田持有上千项固态电池专利。

  早在1976年,我国便开始探索固态锂电池技术,中国科学院在多个规划中将其列为重点课题。1987年启动的“863计划”也将固态锂电池列为重点课题。1976年,我国一位在德国的年轻访学学者向有关部门写信,申请研究固态电池。这位年轻访学学者后来回国,成为“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就是固态电池领域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陈立泉。陈立泉还创办了一家生产固态电池的企业——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锂矿巨头天齐锂业(SZ002466,股价46.35元,市值760.71亿元)对该公司有参股。

  9月4日,卫蓝新能源董事长俞会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固态电池没有那么容易。”

  去年9月1日,俞会根曾表示,其对卫蓝新能源能够量产固态电池有十足自信。一年过后,俞会根保持谨慎:“目前没有提前量产计划。”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黄学杰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全固态电池生产难度非常大,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组织技术攻关。“全固态电池的几种路线,各有各的难点,一言难尽……包括日本企业都没有把这些难点看清楚,所以(商业化)一推再推。”尽管全固态电池化学材料的稳定性有很大提高,但界面仍然是大问题——“电池到底怎么做,什么样的形态”,现在都没有完全确定。

  全固态电池界面面临的挑战,是业内公认的“固-固界面”贴合难题——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之间接触,所有的锂离子都在固态电解质膜上迁移,但真实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光滑平面。打个比方,在液态电池中,正负极之间呈“水状”,正负极锂离子充分结合,电导率就很高。到了固态电池,“水”被换成硬邦邦的“饼干”,需要外力将正负极两块“饼干”贴紧。贴得不紧就有缝隙,电阻飙升;贴紧了,“饼干”里会挤出“碎末”(锂枝晶),然后短路。

  对此,黄学杰表示,外界施加的大气压力就很重要,实验室里的压力与真实环境要差很多倍。刘彦龙表示,难点就是如何在真实环境中保持高压的稳定性。

  去年9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提到,固态电池实验室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差别——比如要在6000个大气压下,才能实现较高的低温性能等。这意味着实验室一些器件还无法投入市场应用。

  量产时间:2027年为何是商业化关键节点?

  除“固-固界面”的物理性质之外,固态电池材料本身的化学难题也待解决。上述业内人士均强调,从长远来看,硫化物路线将成为全固态电池的主流,主要的电解质材料就是硫化物。

  事实上,一些企业已开始布局,例如天齐锂业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天齐锂业负责硫化锂的研发人员向记者表示,硫化锂产业化有四大挑战:制备工艺复杂,部分工艺会涉及高温高压;硫化锂吸水易产生硫化氢气体,因此对生产条件要求严格;设备选型要求严格,生产过程中对工况控制有很高的要求;下游电解质对硫化锂产品纯度、粒度、水分控制要求高。公司硫化锂产业化项目独创的“浆态还原法”新技术,开拓中低温合成条件下硫化锂合成反应的可行性。

  这也是刘彦龙所提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面临的两难选择。尽管硫化物固态电池在电导率等方面表现出色,但硫化物材料环节的制造难度极大,例如对水汽、湿度、氧气等条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亿纬锂能固态电池基地也采用了硫化物路线,另一家电池巨头宁德时代(SZ300750,股价325.11元,市值1.48万亿元)也在主推该路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小规模生产,到2030年前后考虑扩大固态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然而在去年,曾毓群曾认为,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水平只达到“4”(1代表刚开始涉及此领域,9是指技术成熟)。为了达到“4”,宁德时代用了足足七八年的时间。目前,宁德时代方面认为,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有一些工程问题,离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无论是亿纬锂能,还是宁德时代,都有一个“固态电池2027年”的时间表。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近半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超预期,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车规级电芯已下线,比预期快了半年。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均瞄准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或装车;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底推出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功能样车,2027年达成规模化量产等。

  黄学杰表示,大家都很有激情,希望在2027年有所突破。这一时间表和官方的规划不谋而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至5家全球龙头企业。珠海等电池产业发达地区的目标也是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业集群、2030年实现批量交付以及产业形成初步规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