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盛(SZ300502)$ $海光信息(SH688041)$ $寒武纪-U(SH688256)$
寒武纪、海光信息与新易盛:算力生态自主创新的协同典范
在人工智能与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寒武纪、海光信息与新易盛作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杆企业,虽业务领域各异,却在算力生态中形成深度协同,共同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
三者在技术层面构建“芯片-光通信”闭环。寒武纪深耕AI芯片,思元系列为智能场景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国内大模型研发;海光信息聚焦x86架构处理器,7000系列适配互联网巨头服务器集群,与寒武纪形成通用算力与专用加速的互补;新易盛则以400G/800G光模块突破海外垄断,其产品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为算力集群提供低延迟传输支撑,三者共同筑牢“国产算力-传输”基础。
产业定位上呈现差异化优势。寒武纪与海光信息依托中科院体系,前者凭借AI芯片架构设计壁垒,后者依靠x86生态兼容能力,均获政策与资本重点扶持,跻身核心指数;新易盛虽非中科院系,却通过市场化竞争崛起,800G光模块性能对标国际龙头,客户覆盖全球主流云厂商,成为光通信市值龙头。
战略意义上,三者是技术突围与产业链自主的缩影。寒武纪与海光信息打破高端处理器垄断,海光C86处理器实现千万级应用兼容,寒武纪推动AI芯片规模化落地;新易盛保障光通信供应链安全,支撑超算中心建设。三者服务阿里、腾讯等巨头,推动形成“算力-算法-数据”闭环,其资本动向更是市场对科技产业信心的风向标。
综上,三者通过技术协同、定位互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寒武纪代表AI芯片替代,海光信息引领通用算力重构,新易盛彰显光通信全球竞争力,它们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从“跟随”向“引领”的转型,更为产业链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寒武纪、海光信息与新易盛成长潜力对比分析
从技术壁垒、市场空间、财务健康及产业协同维度评估,新易盛成长确定性最高,海光信息次之,寒武纪需警惕风险。
新易盛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800G/1.6T光模块全球市占率超40%,1.6T产品已通过英伟达认证,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384.54%,毛利率48.66%,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海光信息在x86处理器国产替代中优势显著,DCU业务毛利率超65%,绑定中科曙光形成生态壁垒,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5.26亿元,现金流稳定,信创政策持续赋能
寒武纪虽技术领先,但依赖政府订单,2024年扣非净亏损8.65亿元,PS近400倍存估值泡沫,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展滞后。
投资策略上,新易盛宜长期持有,海光信息中线配置,寒武纪需谨慎观望。
个人观点不做投资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