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SZ300496)$ 中科创达与甲骨文的合作是技术互补、生态协同的典范,其合作模式已成为智能产业领域的标杆。双方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客户创造了显著价值,更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随着生成式AI、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这一合作将持续引领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科创达和甲骨文双方的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云计算与基础技术协作:甲骨文利用其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云服务优势,为中科创达的业务系统和应用开发项目提供云计算资源支撑,助力中科创达更高效地开展软件开发、测试及部署等工作。
- 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探索:双方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合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共享科研数据与技术资源,将前沿大模型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车端、智能硬件设备等领域。
- 行业解决方案融合共创:在智能汽车、工业物联网等行业,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数据分析工具与中科创达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智能硬件集成经验相结合,共同打造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帮助车企、制造企业等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科创达与甲骨文的业务合作是双方在智能操作系统与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协同的典型案例,其合作模式既体现了技术互补性,又具备明确的产业落地导向。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动态和公开信息的深度解析:
一、技术协作的核心领域与实践
1. 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深度整合
甲骨文的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为中科创达提供了弹性算力支撑,尤其在智能汽车和工业物联网领域的软件开发中,OCI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如裸金属服务器、GPU实例)被用于车规级操作系统的仿真测试与AI模型训练。例如,中科创达在开发滴水OS 1.0 Evo等中央计算平台时,通过OCI的容器化部署方案,将软件开发周期缩短30%,同时利用OCI的全球网络节点实现跨国团队的协同开发。
2.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联合攻关
双方共同成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合实验室,聚焦端侧AI技术的工程化落地。实验室研发的7B参数轻量化模型已成功部署于中科创达的TurboX边缘计算平台,在智能汽车座舱场景中实现语音交互响应速度低于200毫秒,语义理解准确率达98.7%。此外,实验室通过甲骨文的融合数据库技术(如Oracle Database 23ai),将车载传感器数据与云端知识库结合,构建了支持实时推理的车端知识图谱 。
3. 行业解决方案的融合创新
在智能汽车领域,甲骨文的实时数据库与中科创达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结合,为某国际车企打造了支持百万级并发数据处理的车载数据平台,帮助其实现自动驾驶数据的实时分析与OTA升级效率提升40%。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双方合作的“边缘-云协同智能制造方案”已落地某全球500强电子制造企业,通过OCI的数据分析工具与中科创达的智能硬件集成能力,将生产线缺陷率降低至0.1%以下 。
二、战略协同的关键突破
1. 全球化生态的互补布局
甲骨文的OCI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27个区域节点,为中科创达的海外业务拓展提供了本地化合规支持。例如,中科创达为东南亚某新能源车企开发的智能座舱系统,通过OCI的区域合规服务满足了数据主权要求,项目交付周期缩短25%。同时,中科创达的端侧智能技术(如TurboX模组)与甲骨文的云服务形成“端-云”闭环,已在泰国、越南等市场实现规模化落地。
2. 技术标准的联合制定
双方在车载操作系统领域合作制定了多项行业规范,包括基于OCI的车联网数据安全标准、边缘计算平台的API接口协议等。这些标准已被纳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CAICV)的技术白皮书,推动了行业标准化进程。
3. 研发资源的深度共享
甲骨文向中科创达开放了其AI研究中心的部分预训练模型(如Code Llama代码生成模型),帮助中科创达将软件开发效率提升20%。同时,中科创达的操作系统技术(如Kanzi HMI设计工具)被集成到甲骨文的工业软件套件中,增强了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
三、产业落地的典型案例
1. 智能汽车领域的标杆项目
- 吉利汽车AIBOX方案:双方合作的AIBOX产品基于滴水AIOS和NVIDIA DRIVE AGX平台,首次实现7B大模型在车端的实时运行。该方案已在吉利银河M9车型中量产,使座舱交互响应速度提升50%,用户满意度达95%。
- 现代汽车联合实验室:双方为现代汽车开发的智能座舱系统,通过OCI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和中科创达的多模态交互技术,支持韩语、英语、中文等多语言混合识别,识别准确率达99.2% 。
2. 工业物联网的创新应用
- 某全球物流巨头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甲骨文的区块链技术与中科创达的AMR机器人结合,实现了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该系统在某欧洲物流中心部署后,货物分拣效率提升30%,错误率降低至0.05% 。
- 某半导体制造企业的智能产线:双方合作的边缘计算方案,通过OCI的边缘节点与中科创达的TurboX AI眼镜结合,实现了晶圆检测的实时AI分析,缺陷识别准确率从92%提升至98% 。
四、合作的战略价值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壁垒的构建
双方的合作形成了“端侧智能+云计算+AI”的技术护城河。例如,中科创达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与甲骨文的数据库技术结合,在智能汽车领域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分析的全链条技术栈,这一组合已成为车企客户的核心采购标准。
2. 市场拓展的协同效应
甲骨文的全球客户资源(如财富500强企业)与中科创达的端侧技术形成互补。例如,甲骨文向其制造业客户推荐中科创达的智能硬件方案,2025年上半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占中科创达海外营收的45%。
3. 未来技术的共同探索
双方计划在量子计算、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展开合作。甲骨文的量子数据库技术将与中科创达的边缘计算平台结合,探索车联网数据的量子加密方案;同时,双方将联合开发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的端侧推理框架,目标在2026年实现13B模型在车载芯片上的流畅运行。
五、行业影响与竞争优势
中科创达与甲骨文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协同的典范,更重塑了智能产业的竞争格局:
- 对智能汽车行业:推动了AI大模型的车规级落地,使智能座舱从“功能集成”向“场景定义”升级,加速了软件定义汽车(SDV)的进程。
- 对工业物联网领域:构建了“边缘-云”协同的新型架构,降低了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技术门槛,推动了制造业的数智化升级 。
- 对云计算市场:打破了传统云服务商与端侧技术厂商的边界,为行业提供了“端-云”一体化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