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英伟达成为全球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8月12日,其收盘市值达到4.5万亿美元。“英伟达没有尽头。”有评论如是惊呼。
英伟达的腾飞,也带动了A股相关个股的沸腾,来自广东惠州的印制电路板(PCB)公司胜宏科技(300476.SZ)便是其中一家,其股价年内涨幅超过450%。8月18日,胜宏科技股价触及245元/股,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PCB股王”。
反观鹏鼎控股(002938.SZ),其过去稳居PCB产业链市值第一“宝座”,如今虽保持着营收规模的绝对优势,但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只有胜宏科技的52.8%。以8月22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不到胜宏科技的七成。
这场“反超”的核心逻辑在于客户结构的巨大差异。当前,鹏鼎控股的收入仍然高度依赖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核心客户以苹果为代表;而胜宏科技则深度绑定英伟达AI GPU产业链,HDI(高密度互连板)与高多层产品需求旺盛,直接分享到AI服务器产业爆发带来的超额红利。
换句话说,同样身处PCB赛道,目前胜宏科技因站上“英伟达链”而大口“吃肉”,鹏鼎控股则更多依赖“苹果链”,暂时只能“喝汤”。未来,它们都有各自要面对的问题:“这样的优势守得住吗?”“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惠州“新贵”的业绩反超
从广东惠阳淡水东高速路口出来,驱车几百米就到了胜宏科技的产业园。在这座占地近400亩的现代化产业园里,数十栋现代化厂房和宿舍呈八字型整齐排列。今年1月至今,这家企业实现了超450%的股价涨幅,市值在近期一度突破2000亿元,跃升为“惠州第一股”,引起市场关注。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将时间拨回30年前,1996年,国内PCB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产业自身的技术和市场能力仍有待提升。当年,陈涛进入惠州一家台资PCB企业,从基层销售一路做到高管,并于2003年自立门户创办胜华电子。三年后,他拿下400亩土地投资创办了胜宏科技。2008年,胜宏科技投产,2015年6月上市。
胜宏科技成立以来的大部分时刻,PCB行业的老大哥是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企业,无论是市值还是业绩规模,它们都遥遥领先。十年前,胜宏科技带着营收12.85亿元、归母净利润1.27亿元的成绩单,刚踏入A股大门,而彼时行业龙头鹏鼎控股虽未上市,但营收已达到170.93亿元,净利润为15.26亿元。即使到今天,这仍是胜宏科技未能达到的成绩。
站在新的台阶上回望过去,陈涛也许会有万千感慨。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2日收盘,PCB几大龙头中,按市值排序分别是胜宏科技、鹏鼎控股、生益科技(600183.SH)、沪电股份(002463.SZ)、深南电路(002916.SZ)及东山精密(002384.SZ),对应1898.78亿元、1203.07亿元、1156.57亿元、1070.31亿元、999.58亿元及975.51亿元。行业内其余企业市值最高不过500余亿元,胜宏科技往下,断层明显。
改写胜宏科技命运的故事,发生在2019年。当时,陈涛完成了一次逆向决策——在行业普遍看淡高端HDI(高密度互连板)投资时,陈涛力排众议,成立HDI事业部,正式进军产品附加值更高的领域。这让胜宏科技得以在2023年切入英伟达H系列AI加速卡供应体系,并在2024年通过GB200产品认证,晋升为Tier 1级供应商。
进军HDI领域后,胜宏科技进入高速增长期,2019年至2021年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7.58%、44.15%及32.72%。到2024年,首次突破百亿元收入大关,达到107.31亿元,净利润为11.54亿元。饶是如此,这样的收入规模在PCB行业中尚无法称雄,甚至在上述6家企业中只能屈居末位。至于鹏鼎控股,2024年营收为351.4亿元,净利润为36.2亿元,是胜宏科技的3倍多。
进入2025年,不仅股价涨得猛,在经营上,胜宏科技也打了个翻身仗。一季度,鹏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80.87亿元,同比增长20.94%;实现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滑1.83%。同期,胜宏科技营收虽然仅有43.12亿元,约为鹏鼎控股的53.32%,但净利润同比大增339.22%至9.21亿元。
胜宏科技称,2025年一季度,AI算力、数据中心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超过40%,在AI多个相关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不过,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收入中,英伟达的销售占比几何”,胜宏科技此前回复“保密性考虑,不便透露”。
鹏鼎控股困在“果链”上
在胜宏科技奋起直追的时间里,鹏鼎控股虽未闲着,但始终未能绕开大客户苹果。几乎在各报告期内,其对苹果的销售占比均超过50%,IPO(首次公开募股)时还引发关注。
以2024年为例,鹏鼎控股第一大客户(A公司)贡献营收287.9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81.94%,2019年至2023年占比分别为65.76%、68.79%、76.21%、78.41%以及79.95%,逐年增长。整体来看,公司业务结构仍偏重消费电子,AI相关业务占比有限。
记者注意到,过去多年,鹏鼎控股倾向于强调以“轻薄短小、高低多快、精美细智”作为研发方向,这12个字出现在其2022年以前的各年度及半年度报告中。
2020年7月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上,鹏鼎控股介绍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一是5G发展带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涌现,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趋势,将为软板和高精密度硬板打开广阔的应用空间;二是看好未来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电子对软板及高精密硬板需求的提升:三是看好网通及服务器产品的发展。鹏鼎控股提到将积极寻求外延式发展机会,但未直接提及AI等。从其后来的募投项目看,更看好的是汽车、可穿戴设备领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晶摄
鹏鼎控股一位知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中提及:“从应用来看,消费电子的PCB产品受手机内部空间的制约,厚度有限,所以更偏向于细线路、薄型化;而服务器用板更多是往厚了去做。”
偏偏过去几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以AI、高速通信为代表的创新领域发展迅速,正推动PCB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显示,2025年全球AI用PCB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6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增长至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当然,面对近在眼前的AI红利,鹏鼎控股目前也在快速发展HDI和SLP(类载板)产品。其泰国工厂一期已于今年5月竣工并开始试产,产品主要服务于AI服务器、车载与光通信等领域,目前,服务器及光模块等产品已通过相关客户的认证。同时,二期厂房的建设也已启动。
8月19日,鹏鼎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投资80亿元在淮安园区整合建设淮安产业园,并同步投资建设包括SLP、高阶HDI及HLC(高层数PCB板)等产品产能,扩充软板产能,目标承接服务器、光通信、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及AI端侧产品等AI应用PCB需求,投资建设期为2025年下半年至2028年。
关于公司是否向英伟达供货,8月21日上午,鹏鼎控股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AI相关的客户,鹏鼎都在积极地接洽,不针对单一客户进行评价。”
“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同样身处PCB赛道,客户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巨头,“果链”与“英伟达链”有何差别?
PCB是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简称,即印制电路板,它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可以理解为一块承载各种元器件及线路的“底板”。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PCB,因此它也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但这也意味着,每一轮电子产业的跃迁变革,PCB企业都需要紧紧跟上,当然,最好是提前预判。
回顾过去,智能手机一度是PCB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尔后可穿戴设备带动消费电子产业进一步繁荣。近年来,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市场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的普及为PCB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眼下,伴随着AI应用的加速演进,PCB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同时,AI算力通过硬件升级(如GPU集群、高速光模块)直接驱动PCB向高多层、高密度、高频、高速方向演进。
能成为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胜宏科技除了有前瞻布局,也有技术壁垒。“传统HDI的特点是短小轻薄,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等领域;AI类HDI主要支撑AI服务器、AI算力卡等领域,板厚更厚,层数超过多数高多层,需同时具备高多层生产能力。”据胜宏科技方面介绍,随着AI服务器芯片的升级,PCB不仅要在层数、阶数、集成度上提升,还要在传输损耗、设计灵活度和抗阻功能上进行优化,加工工艺难度极高。
例如,普通消费电子PCB通常在6—12层,而AI服务器用板已普遍在24层以上。工艺难度方面,相较于传统PCB的通孔,HDI主要以埋孔、盲孔的方式来实现层间连接,可以释放出更多空间用于布线,同时也能够满足AI服务器的高频、高速、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一位电子行业的券商高级分析师介绍,AI类HDI对于损耗、性能参数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板厚更厚,因此很多厂商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产能,谁之前扩产多,谁就能暂时领先,比如胜宏科技。
不过,该分析师也提及,目前包括鹏鼎控股在内的其他几家PCB厂商都在扩产。“虽然产品导入也有周期,但后期大家的产能都扩出来以后,胜宏的毛利、份额不一定还会这么高。鹏鼎在技术上没什么问题,目前主要是产能跟不上。”
一位了解鹏鼎控股的知情人士也提到,目前公司已经具备AI服务器PCB板相关的技术实力,“虽然上半年服务器营收占比不大,但今年公司在AI服务器方面的成长是不错的”。
至于同行是否能迎头赶上,胜宏科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自己也不好判断。不过,针对类似问题,胜宏科技在7月底曾表示,工艺和设备组合非常关键。工艺能力面对时间、经验、成本试错等多方面因素,设备核心在于上千台设备的选型、药水配置及组合调试。传统工艺之下,大约1.5年(友商)可技术追赶至持平;但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每代产品需提前2年至3年与客户合作研发,公司先发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