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AI浪潮下,伴随全球“股王”英伟达市值屡创新高,支撑其成长的产业链也在快速跃起。
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A股印制电路板指数一路上涨,截至8月15日相比年内低点近乎翻番。
其中,胜宏科技股价从年初41.54元/股(前复权,下同),涨至8月15日的230.70元/股,涨幅达到452%,最新市值1990亿元,被市场视作“英伟达链”重要标的。此前8月13日,其股价更达到238元/股,市值超过2000亿元。
不过放眼整个PCB(印制电路板)行业,实际上呈现分散化竞争的局面。按照营收规模计算,东山精密和鹏鼎控股是绝对龙头,但看起来其中规模偏小的胜宏科技却更受关注。究其原因,这家在行业中显得较为年轻的公司,却早早盯上AI技术驱动的新机会。因为背靠英伟达,其被寄予极高的成长潜力。
胜宏科技的掌门人陈涛,在职业发展早期端过“铁饭碗”、受过严苛的训练,其中关键要素最终被提炼为公司隐形文化——讲效率、重执行、精细节。
借力数字经济浪潮的一次次翻越,公司也持续将业务领域从传统消费电子和通信市场逐步向汽车电子、AI算力拓展,并于近期计划赴港上市,寻求更大的海外发展空间。
这是一家“后起之秀”沉淀并成长的故事,也是中国电子产业链迈向高端市场竞技的一个缩影。
潜行
PCB行业与诸多电子细分产业一样,在几十年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多次产业迁移。
在2000年前,全球PCB产值70%以上分布在美洲(主要是北美)、欧洲及日本等。近二十年来,凭借亚洲在劳动力、资源、政策、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势,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区域进行转移。
自2006年开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PCB生产国。在此之前,PCB龙头公司鹏鼎控股、沪电股份等早已成立发展多年。
也是在这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陈涛离开上一家外资PCB企业并探索创业后,成立了新公司胜宏科技。
并非纯技术出身的陈涛,接触PCB行业原本带些偶然。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从部队转业的陈涛进入新疆喀什市二轻局,端了“铁饭碗”。在一次南下出差后,意外激发出他下海闯荡的决心。
1996年,陈涛进入惠州一家台资PCB企业工作,做起了销售岗位。频繁往返深圳和惠州之间还不到两个月,他就拉到200万元订单,迅速升职,直到成为公司董事长助理。
这些年间的经历逐渐让他发现,国内PCB行业还在起步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产业自身的技术和市场能力仍有待提升。创业的信念就这样出现在脑海中。
于是在2003年,主业定位双面、四层板PCB业务的胜华电子成立;2006年,定位四层及以上印制线路板的胜宏科技创立。至此,陈涛在PCB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十年。
“在创业之初,有很多人劝我进入获益更高的房地产行业,但我坚信实业兴邦、科技兴国,于是毅然选择了我所热爱的PCB行业。”在他看来,技术密集型的PCB行业更让人感到踏实。
相比于行业头部公司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的胜宏科技即便在2010年将胜华电子进行资产重组后,规模依然与巨头不可同日而语。上市、扩张成为重要议题。
2015年,胜宏科技在A股正式上市,募集资金5.77亿元。
彼时公司提到,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轻量化趋势正在推动PCB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板已成为PCB行业发展中的亮点之一。预计将其中5亿元投入高端高精密线路板扩产项目,剩下的则用于研发中心建设。
刚上市时,胜宏科技股价不到10元/股,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2.85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27亿元。对比如今在同样赛道的沪电股份,当年收入已经达到33.77亿元。
当然,行业龙头鹏鼎控股之所以规模远大于后来者(2015年营收171亿元),也与其主要供货消费电子市场有关。
相比于消费电子庞大的用户体量,相对垂直的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胜宏科技当时主要下游市场)就显得市场规模有限。至今,鹏鼎控股仍是苹果产业链重要成员
好在上市后,有充分的产能和研发投入支持,胜宏科技开始快速成长,2016-2018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接近或超过35%;同业也在积极扩充规模。
直到2021年,胜宏科技的营收规模开始与沪电股份持平,后来者的成长性有了更显性的苗头。
竞争
PCB被业界称为“电子产品之母”,简单来说,就是一块承载电子产品各种核心元器件和线路的一块“底板”。电子产品承载的功能越多,PCB的技术复杂度就越高,对层数和负载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也因此,作为每一代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座”,PCB产业的发展也伴随每一轮电子产业的周期跃迁而起承转合。持续拓展业务外延就成为必经之路。
上市之后,胜宏科技几乎是每2-3年就借力资本市场拓展业务。
2017年,公司募集资金10.8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及物联网用线路板项目;2021年则在加码高端市场竞争。
公司高管发现,随着电子产品走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化,PCB要承载的元器件数量大幅提升,但空间却有限。HDI与IC封装基板技术将更好满足需求。
那一年,公司定增拟募资20亿元,主要用于投入高端多层、高阶HDI印制线路板及IC封装基板建设项目,目的是改善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市占率。
2023年,胜宏科技宣布完成对Pole Star Limited 100%股权收购,并通过该公司间接持有MFS Technology (S) Pte Ltd及其多家全资子公司。
据介绍,MFS集团产品涵盖柔性电路板和软硬结合板。股权交割完成后,公司可形成覆盖刚性电路板(多层板和HDI为核心)、挠性电路板(单双面板、多层板、刚挠结合板)的全系列PCB产品组合。这也符合公司“积极布局PCB产业链横向一体化”战略。
从具体业务来看,MFSS专注于医疗、数据存储、汽车与工业控制等终端行业,也与胜宏科技近些年来持续发力汽车电子、AI等领域的路线一致。
高歌猛进的另一面,是PCB行业开始迎来周期性调整,叠加彼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产业增速出现放缓。
直到2024年,这种调整才逐渐走向结束。
根据多家机构复盘,2024年PCB市场供应过剩、库存高、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影响逐渐减弱,行业整体开启复苏模式。
第三方机构Prismark估算,2024年全球PCB总产值接近740亿美元,产值增长约5.8%,面积增长约6.8%。面积和产值增长之间的差距,反映了PCB市场的价格侵蚀。
这一年,算力、高速网络通信和新能源汽车及ADAS等下游领域成为PCB行业重要支点。
Prismark测算预计,2023-2028年间,按照企业通信类市场板全球PCB产值来看,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将有1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远超有线和无线基础设施等领域。
从具体产品类别看,2024-2029年按照全球PCB产值复合增长率预测,18层以上多层板将以15.7%的增速引领市场;HDI和封装基板增速次之,分别为6.4%和7.4%。
这侧面显示出,相比于面临周期性波动的通信产业和中低端产品市场,AI相关产业和高端产品类型具备更高风险防御力。
根据胜宏科技高管今年披露,公司下游客户已经覆盖各领域国际知名厂商,如英伟达、AMD、英特尔、特斯拉、微软、博世等。品类方面,多层板和HDI板对公司的营收占比较高。
截至2024年末,胜宏科技AI算力卡、AI Data Center UBB &交换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出海
作为“英伟达链”关键标的,伴随英伟达业绩的逐季提升,胜宏科技的业绩表现也颇为亮眼。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9.22%,远超规模接近的同业。这是由于驱动公司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期内,公司应收账款期末比起初增加23.6%;由于预收货款增加,合同负债则大幅增加953.97%。这都显示出,旺盛的AI需求下,产业链正面临巨大的发展后劲和订单储备。
在一季报中,公司初步预测,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将不低于30%,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将超过360%。
面对同业竞争,胜宏科技方面似乎也信心十足。在近日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中,公司高管指出,工艺和设备的组合是当前竞争重点。传统工艺下,大约1.5年可技术追赶至持平;但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每代产品需提前2-3年与客户合作研发,先发优势明显。此外,由于部分进口设备交期长,资本投入大,行业高端产能扩产速度较慢公司扩产速度处于行业领先。
从胜宏科技的客户结构也不难看出,海外市场和将产能布局海外都是近两年来的重要命题。
一方面,下游客户有产业链布局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出海也是制造类公司的新增长点。
2024年,公司提出不超过募资19.8亿元,主要资金将用于投资越南胜宏人工智能HDI项目、泰国高多层印制线路板项目,年内公司完成泰国制造基地战略布局。
近日,胜宏科技更是宣布计划港股上市。对于上市原因,公司高管在交流中提到,港股上市融资主要用于支持公司高端产能扩张、智能化升级、AI算力及其他前沿PCB技术研发,帮助公司实现全球快速扩张的需求;此外,有利于引入全球知名长线投资者,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
这远不是终局。在近期一次分享中,陈涛回顾道,“尽管中国PCB产值占全球56%,但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集中在日本、韩国等地区,美国也有少量掌握。”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芯片,他进一步分析,当中国在芯片方面水平进一步提升后,整个PCB产业链的生产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这意味着,国内PCB产业在AI浪潮下能站到哪个新身位,还有赖于整个AI产业链的进一步扶持前行和生态聚合。如此,也将为更多国产PCB企业的成长性打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