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SZ300450)$ 、$国轩高科(SZ002074)$ 、$上海洗霸(SH603200)$
在固态电池领域,行业尚未有统一认可的“三剑客”标准,但以下组合常被提及:
- 产业/研究侧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太蓝新能源、清陶能源(据OFweek 2025中国固态电池综合竞争力TOP10,三者分列前3)。
- 技术+量产综合头部组合: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国轩高科,多家媒体及投研机构将其并提。
核心企业动态与实力
第一梯队“三剑客”(产业侧)
- 宁德时代:采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多路线并行策略。中试线已运行,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大规模量产。示范产品能量密度达400–450 Wh/kg,凭借材料、设备及客户体系优势,产业化节奏稳健。
- 太蓝新能源:从无隔膜半固态电池逐步向全固态电池推进。已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单体(容量120Ah,能量密度720 Wh/kg),与长安汽车合作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计划2026年小批量生产,2027年规模量产,装车应用电池能量密度为400 Wh/kg级别,以高比能量和无隔膜结构走在技术前沿。
- 清陶能源:主要采用氧化物路线。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并装车(如岚图、蔚来ET7等),全固态电池处于研发中。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360+ Wh/kg,在半固态量产及与车企协同方面经验成熟。
技术+量产综合头部组合补充
- 赣锋锂业: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线并行,半固态产线已落地,走材料+电芯一体化路线。
- 国轩高科:中试线贯通,与大众合作,规划2027年小批量装车。
其他一线及高潜力企业
- 电芯厂:卫蓝新能源(半固态已量产,供货蔚来等)、辉能科技(海外企业,自称量产“固态锂陶瓷电池”)、欣旺达(多路线推进,与多家车企合作)、孚能科技(软包路线优势,持续投入电极/界面工程)、蜂巢能源(材料与工艺并行)、亿纬锂能(小型化与储能并进)。
- 材料/设备企业:上海洗霸(氧化物电解质吨级量产)、金龙羽(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吨级量产)、先导智能(全段固态设备突出)、容百科技(高镍正极适配)、当升科技(高镍正极龙头)、贝特瑞(负极龙头)、翔丰华(硅碳负极量产)、天奈科技(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天齐锂业(锂资源龙头,布局锂金属负极)。
行业现状与关键节点
- 半固态电池目前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能量密度在300–360+ Wh/kg。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前后开启小批量或示范装车,但其成本与寿命仍需进一步验证。
- 2025–2027年是行业关键验证窗口,投资与研究需关注企业量产情况、客户供应链、能量密度、安全寿命数据及产能规划等,可通过客户公告、第三方测试与权威榜单交叉验证。
投资选择相关企业组合时,可优先参考产业榜单、客户订单及量产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