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资产翻3倍的炒股高手,8个反常识习惯,撕开多数人亏钱的真相
真正的炒股盈利,从不是靠“盯盘到凌晨、满仓十几只、追遍热点消息”的蛮劲,而是把复杂逻辑做减法的巧劲。这位年内资产翻番的高手,没有高深指标,只靠8个“反着来”的习惯,避开了多数人踩的坑——
一、持仓:10万只买2只,“集中打透”比“分散求稳”赚得狠
普通人怕风险,手里攥着十几只票,结果哪只都没研究透:涨5个点就慌着卖,跌3个点就割肉跑。
他偏不:几年没同时开仓超过3只,多数时候就1-2只。理由很实在:“10万分10只,每只1万,涨20%才赚2000;攥在2只里,每只5万,涨20%直接赚1万。”
关键是这2只票,都是“自选股里筛了3个月的”——从板块逻辑到主力节奏摸得门清,这才是“集中”的底气,不是瞎赌。
二、盯盘:一部手机足够,“盯得越紧,亏得越惨”
每天收盘总有人问他“XX股下午怎么走”,他总笑着说“没看,下午在喝茶”。
他的逻辑很绝:买点到了手机挂单,设好止损止盈,剩下的交给盘面。“从买点A到目标价B,主力肯定要洗盘震荡,你盯着看:不涨就慌,一慌就卖飞;跌一点就割,反而错过主升浪。盯盘改不了走势,只会打乱你节奏。”
反观多数人:盯着电脑从开盘忙到收盘,上午追涨、下午割肉,一天操作3次,手续费亏不少,还总踏错步。
三、选股:自选股不超50只,3个标签分类,拒绝“乱买盲买”
他的自选股像“货架”,清清楚楚分三类,从不多加一只“别人推荐的票”:
• 可做(当月机会):不超10只,过了量能、均线、板块联动三关,跌到关键支撑位(比如30日线)就下手;
• 观察(3个月内机会):约20只,主力已开始吸筹(缩量横盘、偶有放量),但没到买点,每周看1次就行;
• 备选(3-6个月机会):约20只,刚进主力视野(底部放量、突破前期平台),还在吸筹阶段,3个月内绝不碰,避免“抄底抄在半山腰”。
四、持股:不做长线也不做短线,只做“能赚钱的周期”
别人问他“你是长线派还是短线派”,他说“都不是,只做‘到价就走’的周期”。
他持股时间15天到3个月不等:买了10天到目标价,立刻卖;没到价但趋势没破(比如没跌破5日线),就拿着——最长一次拿3个月,赚了40%。
不像多数人:要么抱“长线”执念,套了就扛,从赚20%亏到10%;要么做“短线”,拿2天没涨就卖,转头看着票涨上天。
五、止损止盈:买前先“画好线”,绝不凭情绪“赌一把”
这是他最核心的习惯,也是多数人栽跟头的地方:买之前就把止损、止盈点写在备忘录里,到点必执行。
比如买一只票,他会明确“跌破5日线止损”“涨到15%止盈”。“去年有只票,买10天跌5%破了线,我立刻卖,后来它又跌10%;还有只票到15%止盈,卖了后虽再涨5%,但我不贪——赚该赚的钱,比啥都稳。”
多数人则是“涨了想再涨,跌了盼反弹”,结果要么坐过山车,要么套牢到割肉。
六、消息:“不听、不看、不追”,只信“主力的动作”
别人炒股刷财经新闻、盯利好利空,他几乎不看:“消息都是滞后的,你看到‘利好’,主力早拉完了,进去就是接盘;看到‘利空’,主力早跑完了,你割肉就是割在地板上。”
他只看两个信号:自选股里的票突然放量上涨、突破平台,就是“主力要动了”;要是缩量下跌、跌破关键均线,不管有没有消息,先规避——“主力的动作骗不了人,消息能。”
七、复盘:每天20分钟足够,只做3件事,拒绝“无效忙碌”
多数人复盘翻遍涨跌榜、记满笔记,他却只做3件事:
1. 看“可做”标签的票,有没有到买点或止损点;
2. 看“观察”标签的票,量能、均线变没变,要不要调分类;
3. 记当天操作:“XX票没到止损点,继续拿”“XX票到止盈点,卖了”——避免下次忘了当初买它的逻辑。
“复盘不是看越多越好,只看‘和自己有关的’,无关的都是干扰。”
八、心态:把“我能赚多少”换成“我能亏多少”,不焦虑的核心是“可控”
很多人炒股焦虑,是因为“只盼着涨,从没想过会亏多少”。他反过来:买之前先算“最多能亏多少”。
比如10万买一只票,设5%止损,就是最多亏5000,这个数在承受范围内,所以拿得住;要是觉得5000受不了,就只买5万,把风险控在2500以内。
“焦虑的根是‘失控’,当你知道最坏结果是什么,并且能接受,就不会慌了。”
最后发现,高手赢的不是技术,是“减法思维”:减持仓数量,反而能把票摸透;减盯盘时间,反而能守住节奏;减消息干扰,反而能看清主力动作。
炒股像打猎,不是打得多就赚得多,而是耐住性子瞄准了再开枪——多数人忙着追眼前的小猎物,高手却盯着远处的大目标,等最合适的时机扣扳机。#炒股日记# #股市怎么看# #强势机会# $拓维信息(SZ0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