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价与融资确定性最高
彭博、AAStocks 等多家媒体确认,润泽已率先提交 300 亿元“有约束力报价”(约 40 亿美元),且其千亿市值、AAA 主体评级及央企授信额度,使资金落地风险最低。
2. 业务协同最强
润泽现有 32 万架规划机柜与秦淮数据 639 MW 运营+259 MW 在建容量在京津冀、长三角区域高度重叠,并购后可立即产生 20% 以上的成本协同,上架率与议价能力同步提升。
3. 卖方偏好
贝恩资本 2023 年私有化时就曾拒绝招商资本更高报价,核心原因正是“钱已备好、交割确定”。当前 300 亿元报价已接近贝恩心理价位。
4. 竞争对手短板
- 上海仪电/首创集团:国资流程长,审批节点多,难以匹配贝恩“年内落袋”诉求。
- 东阳光、游族网络:主业与 IDC 协同弱,更多为“买概念”,均逊一筹。
结论:除非监管突然否决或润泽内部融资生变,否则润泽科技以 300 亿元现金拿下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的概率超过 70%,最快有望在 2025 年四季度完成交割。
“有约束力报价”(Binding Offer)是并购里的正式要约,其核心含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报价人提交后,只要卖方接受,就必须按报价条款完成交易,否则构成违约。
具体拆解:
1. 法律锁定
报价人一旦签署,即对报价金额、支付方式、交割条件、排他期等关键条款作出不可撤销的承诺,并通常附带分手费(break fee)或违约金条款,违约需支付高额赔偿。
2. 与意向书/非约束报价区别
- 非约束(Non-binding):只是“我愿意买,价格区间 X–Y”,随时可撤。
- 有约束:价格固定、条款固定,撤回报价需承担法律责任。
3. 触发条件
卖方一旦书面接受,交易即进入排他谈判或签署 SPA(股权收购协议)阶段,除非出现事先约定的重大不利变化(MAC)或监管否决,否则必须交割。
4. 常见场景
- 上市公司发收购要约(如润泽科技 300 亿元);
- 私募竞标最后一轮;
- 公开竞拍“最后一锤”。
一句话:
“有约束力报价”= ‘说出去的话,砸锅卖铁也要兑现’,是并购里最接近“落槌成交”的正式出价。
贝恩资本坚持“快速交割”是多重压力下的最优解。可归纳为四条主线:
1. 美元基金存续期“倒计时”
贝恩亚洲三期基金(Bain Capital Asia III)2017 年封闭,基金周期 7 2 年,2024 年已到期延长期,LP 要求 2025 年内完成主要退出。秦淮数据项目占该基金规模近 8%,若不能在 2025 年内落袋,将触发强制清算折扣出售,IRR 直接掉 5–7 个百分点。
2. 美元加息窗口与汇率对冲成本
基金层面为私有化做的 15 亿美元并购贷款采用 SOFR 350 bps 浮动利率。2024 年以来 SOFR 维持 5% 以上,每拖延 1 个月仅利息就增加 600–700 万美元;同时人民币兑美元远期贴水 3%,越早交割美元 IRR 越高。
3. 政策与合规“灰犀牛”
• 2022 年《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落地后,外资 100% 控股 IDC 被列为“敏感情形”,需每两年重新安全评估。
• 网信办 2023 年底对三家外资 IDC 启动专项核查,虽未点名秦淮,但行业风声趋紧。贝恩判断“窗口期”最多 12 个月,拖得越久,审批不确定性指数级放大。
• 2024 年 3 月生效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将“单一外资控股”列入重点排查清单,潜在买家若含国资,可一次性化解政策风险。
4. 资产价值“高位兑现”
字节跳动 2025-2027 年 IDC 需求仍在爬坡,秦淮数据 2024 EBITDA 40 亿元,2025E 48 亿元,处于估值高点。贝恩内部 DCF 显示,每推迟 6 个月,因折现率上行及字节潜在续约风险,现值减少 2.5–3 亿美元。
综上,快速交割=基金到期 高息贷款 政策窗口 估值高位四重压力下的最优策略,错过 2025 年,资产可能被迫打折或分拆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