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XHS 豆浆博士,好文,同各位股友分享。
上周查房时,45岁的乙肝患者老陈攥着药盒苦笑:“替诺福韦吃了八年,肾也坏了,病毒还在。”他眼底的绝望,恰是7500万中国携带者的缩影——
直到广生堂GST-HG141的三期临床点燃“功能性治愈”的希望,股价一月飙涨220%。这场资本狂欢背后,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豪赌。
科学困局在于“病毒幽灵”cccDNA。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筑起“永生堡垒”,现有药物仅能压制复制(如TAF将病毒载量压至检测限下),却无法清除基因库。
某肝病科主任比喻:“这像只拔草不除根,停药必复发。”更棘手的是免疫麻痹:病毒表面抗原(HBsAg)如烟雾弹,让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广生堂破局的关键,正是其HBsAg抑制剂GST-HG131单药清除率87%,撕开了免疫反攻的缺口。
三联疗法的精妙如“化学拆弹”。
GST-HG141(衣壳抑制剂)阻断病毒组装,耗竭cccDNA库;GST-HG131清除抗原迷雾;再联合核苷类药物截断复制链。
这种“三链齐断”策略,在II期将HBsAg转阴率推至41%(对照组仅3%)。但悬崖在于:东阳光药的GLS4、挚盟医药的ZM-H1505R同赛道竞速,三期临床成生死线——成功者通吃千亿市场,失败者坠入资本深渊。
投资人算的是“概率账”。
乙肝功能性治愈全球市场规模预估280亿美金,但国内药企扎堆衣壳抑制剂(7家进入临床),同质化内卷已现。
某基金合伙人直言:“我们押注联合疗法——如舶望制药BW-20507(siRNA)联用免疫调节剂,在低抗原患者治愈率达56%,这类‘免疫唤醒’方案才是长雪道。”
监管层正用“绿色通道”平衡风险。
CDE将广生堂方案纳入突破性疗法,却要求提供12个月持续应答数据(比FDA严苛);而腾盛博药引进的Elebsiran因欧美数据直接免三期临床——这种“数据霸权”博弈,恰是中国创新出海的暗礁。
老陈的故事或许是最好的注脚。
他报名了GST-HG141试验,最近发来肝功能报告:表面抗原从5200 IU/mL降至32。“医生说再降就达标了。”
这话让我想起研发者的话:“我们治的不只是病毒,还有被偷走的人生。”
当科学曙光刺破乙肝迷雾,资本与生命的对赌从未如此赤裸——新药革命的勋章,总由成功者的桂冠与失败者的骸骨共同铸就。
注:临床数据引自企业公告及NEJM文献,市场预测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