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估值水平:中际旭创2023年PE峰值超100倍,蓝思科技当前PE 33倍,估值更具安全边际 ”
中际2023年PE 峰值的时间点也是它业绩爆发的起点,蓝思科技现在是否属在业绩增长的起点?【注意用词:不是爆发,是增长,只有经营业绩的增长甚至爆发,才能让PE 有可持续的吸引力】
2、“AI芯片封装量产:TGV玻璃基板若通过英伟达认证并获得订单”
这属于强行蹭达子的热点了吧




最后说点自己对蓝思科技的看法:蓝思科技是一直不错的蓝筹股,特别是汽车电子的营收占比不断提升给它带来了可持续的营收及业绩增量,还有AI眼镜及人形机器人的业务布局也为新的增长曲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传统的消费电子营收占比依然是大头而传统消费电子发展稳定缺乏增量的情况下,蓝思科技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哟难有较大增幅,因此它的股价和市值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复制易中天的增长空间。
$蓝思科技(SZ300433)$ 蓝思科技最近两周走势分析
1. 股价表现与趋势
根据7月4日至18日的股价数据,蓝思科技呈现波动上涨趋势,区间最高价24.30元,最低价22.28元,收盘价从23.99元(7月4日)升至23.64元(7月18日),累计涨幅约-1.46% 。其中,7月17日单日涨幅达4.69%,主力资金净流入2.32亿元,显示市场对其短期关注度较高 。不过,7月18日受行业整体回调影响,股价下跌1.99%,滚动市盈率33.12倍,略高于消费电子行业平均的37.77倍 。技术面显示,短期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2.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59亿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港股二次上市(7月9日)获得462倍超额认购,募资47.68亿港元,小米、瑞银等基石投资者加持,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 。不过,7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35万元,显示部分资金存在短期获利了结行为 。
投资机会深度解析
一、核心业务与新兴赛道布局
1. AI算力与半导体概念的实质性突破
- AI芯片封装技术:蓝思科技研发的TGV通孔玻璃基板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通过激光蚀刻和金属化工艺形成玻璃基板,可应用于AI芯片先进封装、CPO封装(共封装光学)和Micro LED显示 。该技术良率突破70%,有望切入英伟达HBM存储芯片供应链,成为AI算力硬件的关键材料供应商。
- AI终端与机器人核心部件:
- AI眼镜:与Rokid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消费级AI+AR眼镜Rokid Glasses已量产,预售订单超25万台,单机价值量超2000元,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超10亿元 。
- 人形机器人:为智元机器人供应关节模组、DCU控制器等核心部件,自研的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已量产,单机价值量5-30万元,2025年目标收入10亿元 。此外,蓝思科技还领投人形机器人企业灵宝CASBOT,加速工业级机器人量产。
2. 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基本盘稳固
- 智能手机与电脑:2024年该业务营收577.54亿元(占比82%),同比增长28.63%,苹果、小米等客户新机型带动结构件需求 。公司拿下苹果折叠屏iPhone 70%的UTG超薄玻璃订单,2025年扩产以满足2026年量产需求 。
- 智能汽车:2024年营收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车载显示模组、电子后视镜等产品增速超30%,单车价值量提升至1200元,与特斯拉、比亚迪合作深化。
二、财务与研发实力支撑
- 业绩增长:2024年营收698.97亿元(+28.27%),净利润36.24亿元(+19.94%);2025年Q1营收170.63亿元(+10.1%),净利润4.29亿元(+38.71%),毛利率12.8%(同比+0.28pct) 。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27.85亿元(+20.21%),有效专利2249项,重点投向AI眼镜、机器人关节模组、TGV玻璃基板等领域 。
- 机构评级:近90天内17家机构给出评级,16家买入、1家增持,目标均价28.15元,较当前股价(23.64元)有19%上行空间 。
三、行业趋势与竞争优势
- 消费电子复苏:IDC预测2025年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4.2亿部(+82.7%),AI PC出货量1.14亿台(+165.5%),带动玻璃盖板、散热模组等需求 。
- 汽车智能化红利: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2025年达2239.7万辆(+23%),车载显示、AR-HUD等交互设备渗透率提升,蓝思科技车载玻璃市占率25% 。
- 垂直整合能力:通过“材料-模组-整机”全链条布局,玻璃、金属等核心材料自供比例超60%,成本较行业低10%-15%,产能利用率维持85%以上 。
未来主升浪潜力评估
1. 与中际旭创/新易盛的对比逻辑
- 相似性:
- 技术壁垒:中际旭创凭借光模块技术成为AI算力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则通过TGV玻璃基板、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技术切入AI硬件赛道。
- 订单驱动:中际旭创因英伟达订单爆发股价上涨10倍,蓝思科技若在AI芯片封装、人形机器人领域获得大客户订单(如英伟达、特斯拉),有望复制增长路径。
- 差异性:
- 业务结构:中际旭创90%以上收入来自光模块,蓝思科技仍以消费电子为主(占比80%),新兴业务尚处成长期。
- 估值水平:中际旭创2023年PE峰值超100倍,蓝思科技当前PE 33倍,估值更具安全边际 。
2. 关键催化剂
- AI芯片封装量产:TGV玻璃基板若通过英伟达认证并获得订单,将直接提升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
- 人形机器人放量:智元机器人、灵宝CASBOT等合作项目若在2025年实现万台级出货,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 苹果新品预期:2026年折叠屏iPhone量产或带动UTG玻璃需求爆发,蓝思科技作为主供应商将显著受益。
3. 风险提示
- 估值压力:当前PE略高于行业平均,需警惕市场情绪退潮导致的回调 。
- 客户集中度:苹果收入占比49.5%,若其订单波动或技术路线变更(如转向陶瓷机身),可能冲击业绩 。
- 技术转化风险:AI芯片封装、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新兴业务的商业化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结论与策略建议
1. 短期策略
- 技术面:股价处于多头趋势但需消化前期涨幅,可关注23-24元支撑区间,若放量突破24.30元(近期高点),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
- 资金面:主力资金近期净流入显著,可跟踪北向资金及机构持仓变化,若持续增持则增强上行信心。
2. 中长期逻辑
- 配置价值:蓝思科技是消费电子龙头中少数在AI算力、半导体封装、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且估值低于行业平均,具备“低估值+高成长”潜力。
- 目标价:参考机构预测,2025年PE 25-28倍对应目标价28-31元,较当前股价有18%-31%上行空间。
3. 风险控制
- 止损位:跌破22.5元(60日均线)需警惕趋势反转。
- 仓位管理:建议分批次建仓,新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以上时可加大配置。
总结:蓝思科技凭借AI算力、半导体封装、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布局,叠加#炒股日记# #复盘记录# #强势机会# #股市怎么看# 消费电子复苏与汽车智能化红利,未来有望复制中际旭创式的主升浪行情。投资者可密切关注其技术转化进度及大客户订单落地情况,把握估值修复与成长共振的双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