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态电池材料重大突破
战略合作深化
与安徽安瓦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联合开发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导电剂,加速材料产业化应用适配。
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已向多家固态电池厂商供货,固态电解质完成中试,即将推进量产。
核心技术优势
单壁碳纳米管纯度>95%,浆料固含量15%,性能指标优于进口产品,供货超30家电池企业测试。
富锂锰基前驱体实现批量出货,适配300Wh/kg以上高能量密度电池。
专利储备雄厚
截至2024年6月,获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专利261项(含5项国际专利),覆盖电解质合成至电池集成全链条。
二、产能扩张与资源布局
碳纳米管扩产项目落地
江西赣州龙南市新增年产2万吨碳纳米管导电剂项目,总投资2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亿元。
江门基地单壁管粉体一期40吨产能于2025年6月投产,锁定固态电池增量市场。
上游资源保障强化
印尼镍矿项目:年产2万吨高冰镍项目持续推进,降低三元前驱体成本10-15%。
刚果(金)基地:阴极铜产能2025年扩至7.5万吨/年,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三、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人形机器人部件突破
CNT-陶瓷复合轴承技术可降低关节摩擦系数60%,与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发驱动部件。
低空经济领域布局
开发适配低空飞行场景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进入适航认证流程。
四、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
明确构建“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业务格局,战略重心转向固态电池材料与AI电子陶瓷领域。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65%,三元前驱体出口韩国POSCO等客户,2023年海外收入同比增195%。
五、资本市场动态
2025年7月4日成交额达13.71亿元,换手率12.61%,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可转债转股持续推进中,若成功消化将解除股本稀释压力。
核心利好驱动逻辑:
技术突破(单壁管/固态电解质) + 产能扩张(碳纳米管/镍资源) + 应用场景(机器人/低空经济)构成三重增长引擎,目标2030年占据固态电池材料市场15%-20%份额。
送期待道氏技术明天更美好的股友几句吉言:
固态惊雷裂长空,千亿宏图卷东风。
持筹笑看云帆起,踏空捶胸叹途穷。
刚果铜镍铸基石,单壁纳米舞蛟龙。
莫疑朝阳产业路,新高直指紫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