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能体并非‘替身’,而是‘分身’—— 分身受人控制,是人的授权代表。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可随训练不断成长的‘可携式数字分身’,把个人‘知识壳’装载其中,再结合企业数据,就能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日前,在鼎捷数智新书创想会现场,鼎捷数智董事长叶子祯明确提出“AI智能体分身非替身” 的主张。
叶子祯表示,AI的创新应用可分为四大类:其一,突破动机限制,核心是弥补人力不足。以往,面对重复、繁琐且危险的任务,人们参与意愿较低。未来,通过人类与智能体、智能装备的协同,这类任务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完成;其二,借助AI及智能体,人们能快速弥补自身不具备或不够完善的能力,突破个人能力局限。“这也引发了我们对‘+AI’与‘AI+’模式的探讨。” 他以鼎捷的文生设计为例,过去绘图依赖工程师,进行设计改形时需取出原图修改;若用‘+AI’思维,可能聚焦于借助AI快速找到相似图纸并修改。
其三,突破思维局限,实现对无解之题的创新。随着新技术发展,诸多以往无法实现的事如今成为可能,对于过去缺乏良策的问题,新技术与新思维的冲击,有望为企业突破创新提供更大助力。其四,突破时空限制,在原本无法创造价值之处实现价值创造。叶子祯称,“今年618期间,AI罗永浩与百度合作的数字人直播便是ToC领域的典型案例,实现了一人多平台同时直播。而在ToB领域,未来将出现可携式数字分身,每个人都能将知识 ”装载“ 其中,进入不同企业时载入该企业数据与内容,从而服务于多家企业。”
“AI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而在于让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全新生产力。这才是AI融入工作与生活的正确方式——我们要创建的是‘AI+’时代,而非‘+AI’时代。” 叶子祯进一步用“1 个模型、2 种内核、3 类智能体” 描绘未来数智世界。
按照他的表述,“一个模型” 即物理数字双世界模型,由人及智能装备组成的物理世界与智能体构成的数字世界共同构成;“两种内核” 指数据自决和智能生成,是该模型的核心内涵:一是快任务的数据自决驱动,能通过数据变化实现 “走一步算一步” 的快思考运行;二是慢任务的智能生成驱动,即借助人工智能,以智能生成方式实现周全决策或规划。“三类智能体” 包括数字世界中人类的数字分身智能体、具备可训练专业知识的数字专家智能体,以及知人善任的数字指挥官智能体。
叶子祯介绍,致力于构建智能体基础架构,鼎捷数智打造了企业级AI智能体应用生成平台,该平台可实现个人知识资产的封装与迁移,用户可通过训练使智能体掌握其专业知识和行为风格。这一创新将推动传统劳动关系的变革——从基于时间的雇佣模式转向基于成果的“多栖就业”模式,个人数字分身可同时服务于多个企业,从而重塑人与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