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际旭创(SZ300308)$ 、$新易盛(SZ300502)$ 、$天孚通信(SZ300394)$
在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模块与CPO作为高速数据传输关键技术备受关注。二者既有技术传承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当前供需格局各有特点,以下从三方面展开解析。
一、光模块与CPO的核心差异
光模块是光/电信号转换的基础硬件单元,CPO是光引擎与芯片封装集成的先进架构,可视为光模块的升级形态之一,核心差异集中在形态、性能、集成度及应用阶段。
- 形态:传统光模块为独立硬件(如可插拔QSFP-DD封装),可单独安装更换;CPO与芯片一体化封装,无独立模块形态,光引擎直接嵌入CPU/GPU/交换机芯片封装内。
- 性能:传统光模块功耗高(800G规格约12-15W)、延迟高;CPO功耗降低30%-50%,且光引擎贴近芯片缩短信号路径,延迟极低,更适配高带宽场景需求。
- 集成度:传统光模块需额外接口连接,集成度低;CPO与芯片深度集成,减少外部连接,集成度大幅提升,能节省空间、降低信号损耗。
- 应用阶段:传统光模块技术成熟、已量产,400G/800G为主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网络;CPO尚处初步商用阶段,技术仍在迭代,主要用于超算、高端AI集群等对功耗、延迟极敏感的场景。
二、光模块与CPO的当前供需现状
当前光模块及CPO相关产品供需整体偏紧,但分化明显,不同规格供需格局差异显著。
(一)光模块:结构性紧缺为主
1. 400G光模块:头部云厂商加速向800G切换,需求整体走弱,仅部分特定规格因EML或上游物料阶段性短缺出现结构性偏紧,市场需求逐步被800G替代。
2. 800G光模块:需求超预期增长,2025年市场需求预测已上调至约2000万-2200万只,当前处于“紧平衡+局部缺货”状态。交付周期拉长,部分订单锁定至2026年,未提前锁产企业“排到明年”交货属合理现象。
(二)CPO相关:1.6T光引擎供给更紧
CPO核心的1.6T光引擎处于放量初期,供给端仍在产能与良率爬坡。头部客户优先锁产,未提前锁单企业交期更长,供给紧张程度高于800G光模块,短期内供需矛盾突出。
三、光模块与CPO的应用前景与采购现状
- 从技术演进看,CPO非传统光模块的完全替代者,而是特定场景的升级方向,二者将长期互补共存。
- 传统光模块成本低、兼容性强、技术成熟,短期内仍是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的主流选择,尤其在中低端算力场景中需求稳定。CPO是未来高算力场景的重要方向,随AI大模型、超算对带宽、功耗、延迟要求提升,其技术优势将逐步凸显,渗透率有望提高,但受技术成熟度与成本限制,短期内难大规模替代传统光模块。
- 企业采购高端产品多以“快速拿货”为目标,优先锁定800G光模块产能;有1.6T产品需求的企业都是采取“略超合理预期”策略而尽早规划并对接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