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盛(SZ300502)$
阿里巴巴加码AI芯片对CPO企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的利好分析
阿里巴巴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之一,其自研芯片的成功后,会逐步替代一部分对外采购的GPU(如英伟达的H系列芯片)。而新易盛、中际旭创的光模块,最终是搭载在这些GPU服务器上的。如果阿里对外采购的GPU总量减少,理论上会对这些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的需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阿里自研芯片的核心目的是降低AI算力成本、提升自身云计算和AI服务的竞争力。如果“倚天”等芯片成功并大规模部署,意味着阿里云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强的算力,这将极大地刺激整个市场的AI需求。更多的企业会选择上云、使用AI服务,从而导致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光模块、PCB)的总需求暴涨。这个“蛋糕”做大了,所有参与者都能分到更多。
更先进的芯片往往需要更高速率的配套基础设施来发挥其性能。这意味着可能催生对800G甚至1.6T更高速率光模块、以及更高层数和高密度PCB板的需求。这对于在技术上领先的头部公司如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而言,是一个长期的利好。
阿里巴巴集团在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笔巨额投入无疑会大幅增加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以升级和扩展其数据中心网络。这对于像新易盛这样技术成熟的供应商来说,意味着潜在的订单增长和更深入的合作机会。新易盛在高速光模块领域技术储备丰富,已具备400G、800G乃至1.6T光模块的批量交付能力,并在硅光、相干光等技术上积极布局。这与阿里巴巴对高速、低功耗光互连技术的需求方向是一致的。
阿里巴巴自研AI芯片(如含光800等ASIC芯片)及RISC-V架构生态建设,对产业链企业的影响呈现“需求拉动与技术重构并存”的特征。短期订单爆发式增长,阿里Q2资本开支大超预期,直接推动光模块的采购量进一步跃升。根据产业链数据,阿里云2025年800G光模块招标量预计达500万只,其中中际旭创凭借硅光模块技术优势(毛利率44.88%)占据超60%份额,新易盛通过低价策略(价格比中际旭创低5-10%)获得25%份额。
结论
- 中际旭创:短期受益于高端光模块放量,但需应对CPO技术提前上线的风险,硅光模块市占率与CPO并行是核心护城河。
- 新易盛:凭借全球化产能和低价策略快速扩张,但需加速1.6T的技术突破和CPO的研发以避免被边缘化。
综上所述,阿里巴巴加码AI芯片对CPO企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是长期的利好,但同时也存在技术路线变革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以上为一家之言,如有错漏,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