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信(SZ300287)$ 近期,资本市场盛传北京国资委有望收购飞利信(300287),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为飞利信未来发展带来诸多想象空间。
飞利信是一家在信息技术领域扎根多年的企业,2002年成立,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以“智能会议系统第一股”成功上市,长期服务于政府、军队、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质客户 ,已构建起庞大的集团式企业架构。其业务涵盖智慧城市、大数据、智能会议、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包含飞利信会议产品、软件产品、御智信安全产品、信锐LED产品等 。不过,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欠佳,2021 - 2024年三季度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营业总收入也呈波动下降趋势,2024年三季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4.32亿元,同比减少34.79% ,财务层面面临一定压力。
从飞利信自身情况来看,股权结构分散成为其可能被收购的重要因素。截至2024年6月24日 ,实际控制人杨振华和曹忻军持股比例合计仅7.98%,控制权不稳定,这使其容易成为被收购目标。并且公司为改善当前经营困境,也有寻求外部力量介入、进行重组或被收购的内在需求。
北京国资委若收购飞利信,从国资投资方向而言,具有较强可行性。当前国资国企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提升,重点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高质量并购 ,飞利信所处的信息技术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与国资布局方向高度契合。一方面,飞利信在这些领域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以音视频业务为基础,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方面也有涉足,收购后可助力北京国资委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将飞利信技术和资源纳入国有资本体系;另一方面,飞利信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资源,像人大、政协以及众多党政机关、大型国有企业等,收购后有助于北京国资委在相关业务领域拓展布局,提升国有资本影响力。
从政策环境角度,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对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并购给予支持,这为北京国资委收购飞利信提供了良好政策土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整合趋势明显,信息技术、智慧城市等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是常见手段,飞利信作为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和业务基础的企业,被收购符合行业发展潮流。
然而,北京国资委收购飞利信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交易价格和条件的谈判。飞利信虽然业绩不佳,但拥有的技术、资质和客户资源仍有一定价值,如何合理评估公司价值,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收购价格和交易条件,需要经过复杂的谈判和博弈。其次是监管审批环节,国有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涉及诸多监管政策和审批流程,包括国有资产交易监管、证券监管等多方面,审批过程严格且耗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收购进程。此外,收购后的整合也是一大难题,包括业务整合、人员整合、企业文化融合等,若整合不当,不仅无法实现协同效应,还可能导致经营效率下降,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尽管目前北京国资委收购飞利信还只是传闻,但这一可能性为飞利信未来发展带来转机。若收购成功,在国资支持下,飞利信有望获得更多资源,改善财务状况,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若未能达成收购,飞利信也需积极寻求其他发展路径,以应对当前经营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