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或“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称,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7.76亿元,同比减少1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539万元,同比减少39.54%;基本每股收益0.0755元,同比减少39.6%。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
苏交科集团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这家基础设施领域的老牌企业正经历转型期的业绩阵痛。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同比更是缩减近四成,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88,947,607.94元,同比下降了-12.75%。此外,尽管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略有改善,但半年近7亿元的净流出仍暴露回款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利润下滑近40%的情况下,公司仍坚持每股0.2元的分红,这种维持投资者信心的举动,或能说明管理层对下半年业绩改善有所预期。
苏交科在半年报中提及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苏交科称,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项目质量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本着科学、高效、合理、节约的原则,加强各环节成本的控制,审慎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对各项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优化,合理地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和项目建设费用,形成一定募集资金节余,同时募集资金在专户存储期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利息收益。
节余募集资金的安排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募投项目“大湾区区域研发中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775.65万元,节余募集资金182.59万元(含利息收入,实际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专户余额为准),项目已实施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满足结项条件,公司决定将上述募投项目进行结项。2025年4月22日,公司将节余募集资金182.78万元(含利息收入)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注销该募集资金专户。
苏交科在半年报中称,近年来,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公司的战略部署,将业务范围拓宽到环境业务、智能交通、海绵城市、电力等领域,将业务区域拓展到国外。虽然公司在并购目标选择和团队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标的公司特别是境外标的公司,与公司在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企业文化等经营管理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海外公司整合过程中,存在着诉讼、税务、应收账款减值等相关历史经营风险。投资并购后的整合能否顺利实施以及整合效果能否达到并购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年报显示,苏交科是国内首家工程咨询A股上市公司,在工程咨询领域市值持续领先。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在科技创新、企业资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中,苏交科分别位列第67位和第85位。
二级市场上,苏交科7月28日收报9.60元/股,总市值121.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