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央妈豪掷万亿,维持流动性充裕;另一边,是3.5万亿同业存单到期压顶,市场资金面压力山大。
万亿逆回购,精准“补水”
央行又出手了。9月4日公告,将于次日开展一笔高达10000亿元的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91天。这笔操作规模不小,但主要是为了对冲当日到期的同规模逆回购,实现等额续做,属于精准滴灌。要知道,这已经是央行连续第三个月通过这种方式净投放流动性,前三个月分别净投放了2000亿、2000亿和3000亿。进入9月,市场的“口渴”程度明显加剧,除了这万亿逆回购,后面还有两笔3000亿的逆回购和MLF等着到期,更别提政府发债高峰和高达3.5万亿的同业存单到期(这可是年内第二高水平),多重压力叠加,资金面确实有点紧。
A股的“强心针”?
央行此举,信号意义非常明确:货币政策的支持立场没变,要稳住市场预期,给政府发债和银行信贷投放保驾护航。东方金诚的王青和中信证券的明明都认为,央行大概率会延续这种加量续做的模式,稳定市场的意图很明显。
这笔万亿资金对股市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逻辑很简单,主要有三点:首先,直接给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钱多了,总会有一些通过各种渠道流进股市;其次,银行资金成本降低,传导到实体经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也跟着下降,盈利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最后,这是一个清晰的宽松信号,能极大提振投资者信心,让大家更愿意在A股里玩。
历史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就在2025年6月,央行单周逆回购投放1.2万亿元,环比暴增40%,创下近三年新高。结果呢?沪深300指数当周就大涨了3.2%,券商板块更是领头羊。这次央行月初就提前预告,打破常规,可见其维稳流动性的决心有多大。
哪些板块最先“喝到水”?
水龙头拧开了,不同板块的受益程度自然有别。金融、消费以及对利率敏感的板块,通常是反应最快的。银行的净息差能得到改善,券商的经纪业务会因为市场活跃而提升,保险的资金配置成本也能降下来。消费这边,家电、汽车这类大件耐用品,信贷一宽松,需求就容易被刺激出来。至于地产、金融这些利率敏感型选手,在利率下行的环境里更是如鱼得水。
不过,话说回来,风险也不是没有。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资金空转”和“板块泡沫化”。如果经济复苏的脚步跟不上,放出来的水很难真正流到实体经济里去,可能就在金融体系里打转,或者把某些板块的估值吹得太高,形成泡沫。
聪明钱在关注什么?
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下,市场里的聪明钱(尤其是杠杆资金)早就闻风而动。看看下面这几个标的,就知道风向在哪了。
阳光电源(300274.SZ):全球光储系统解决方案的龙头。2025年上半年营收435.33亿元,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4%和55.97%,相当能打。储能业务更是爆发,营收同比暴增127.78%,毛利率高达39.92%,已经成了第一大收入来源。公司还新成立了子公司,切入AI数据中心电源领域,产品已经在美国云厂商那测试了。9月3日股价盘中大涨超15%,不是没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层面,国家也在鼓励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回馈市场。其中,“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就为相关公司提供了支持,中国外运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中国外运(601598.SH):国内综合物流服务的大佬。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累计回购了8800多万股A股,占总股本的1.21%,用行动表明对自家价值的信心。作为“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融资余额仅1.0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比较足。
迈为股份(300751.SZ):高端光伏设备制造商,主攻HJT、TOPCon电池整线设备。杠杆资金最近盯得很紧,9月1日和2日,融资买入额分别达到2.15亿元和1.83亿元,两融余额直接突破了6.5亿元。在全球光伏扩产和技术升级的浪潮下,市场对它的期待不低。
福赛科技(301529.SZ):主营汽车内饰件和新能源三电嵌件,客户名单里有比亚迪、理想、长城这些当红车企。9月2日股价大涨14.28%,创下历史新高。当天融资盘大举买入9216万元,两融余额也升至2.41亿元。近一年股价涨幅超过222%,市场对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成长性非常看好。
东芯股份(688110.SH):国内少有的能同时设计NAND、NOR、DRAM的存储芯片公司。最近因为参股国产GPU企业上海砺算而备受关注,后者首款GPU已于7月发布。东芯股份计划再增资2.11亿元,持股比例将达到35.87%,成为第一大股东。股价从7月底到8月底一个月就暴涨了207.85%,复牌后继续上攻。赵建平、赵吉这些市场有名的“牛散”在二季度大举建仓,合计浮盈已经超过7个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