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300274.SZ)8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赴港上市。
资料显示,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业务聚焦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风电变流及传动产品、氢能装备等领域。其中,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为公司三大收入支撑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5.21%、40.89%和19.29%。
截至8月27日收盘,阳光电源股价报收95元/股,跌幅1.96%,年初至今累计涨幅40%,总市值约为1972亿元。
加速海外扩张
今年资本市场爆发港股上市热潮。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49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队,还有超40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
在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钧达股份等企业已实现“A+H”布局,跟风者不在少数。除阳光电源外,英发睿能、中润光能、双登集团、海辰储能、思格新能源等企业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而晶澳科技、亿纬锂能、南都电源等A股上市公司也宣布拟赴港上市。
事实上,阳光电源早在2023年就曾计划分拆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施主体——阳光新能源公司独立上市。随后,阳光新能源通过收购泰禾智能(603656.SH)成为其控股股东,进一步拓展产业布局。
去年底,阳光电源还发布公告,计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预计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10%,即2.0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预计不超过48.22亿元。阳光电源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主营项目。其中,拟使用近20亿元建设年产20吉瓦时先进储能装备制造项目、17.6亿元用于海外逆变设备及储能产品扩建项目、6.3亿元用于数字化提升项目、4.96亿元用于南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但该事项迟迟没有下一步进展。
此外,因为国内136号文件加剧审批延迟,导致原计划一季度要开工的高毛利集中式项目被推迟至下半年,阳光电源也迅速调整了发展战略,即“国外为主、国内为辅”的路径。尽可能收缩国内低效规模项目,聚焦海外高毛利项目拓展,以及向轻资产运营转型。为此,该公司已经使用了转型、分拆以及借壳等多种融资发展方式。
今年5月业绩会上,阳光电源表示,还在积极推进GDR相关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负债总额726.12亿元,资产负债率61.33%,而2023年总负债仅为534亿元。数据还显示,阳光电源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高达270亿元,2024年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还高达120.7亿元,今年上半年该数据为34亿元。
储能业务成为支柱
在光储行业疯狂“内卷”的背景下,阳光电源的业绩却在逆势增长。最新公布的阳光电源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公司称,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拓展力度加大和销售规模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电源的业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储能业务营收首次超过了逆变器,成为其第一大主营业务。业内认为,阳光电源是光伏行业中少数真正实现了第二增长曲线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毛利率为39.92%,同比下降0.16%。而在去年年报中,逆变器业务占营收比还高达四成,储能业务仅占三成,今年已被反超。
近期,阳光电源和宁德时代相继公布了各自的第三代储能电芯最新进展。宁德时代宣布了587Ah大容量电芯,而阳光电源的684Ah电芯也有很多优点,由欣旺达供应。第三方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已经超越特斯拉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