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3 17:04:40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河南
写的不错,散户值得一看!
发表于 2025-07-13 12:10:56 发布于 广东

$光线传媒(SZ300251)$  

股市里为什么有人总当韭菜?

股市里的“等不起”与“熬得住”:为什么有人总当韭菜?

最近在股市里逛得多了,总能听见有人念叨:“为啥咱这普通人一进股市就成了韭菜?”这话听着扎心,但细想之下,还真有几分道理。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富人1000万抓一波行情挣10%就是100万,够全家舒舒服服过一年;可穷人揣着10万进场,就算赚10%也才1万,连房租都未必够。生活的窟窿填不满,就只能盯着屏幕拼命交易,最后越做越亏。说到底,毁掉他们的不是市场,是生活压出来的急火,是交易熬出来的焦虑。

一、“等不起”的穷人们:被生活追着跑的交易者

在股市里,穷人最缺的不是技术,不是消息,而是“等”的底气。

隔壁小区的老王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扣完房贷、孩子学费,手里也就剩千把块零花钱。去年听说股市行情好,揣着攒了大半年的5万块进场,一心想赚点外快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刚买的股票涨了3个点,他立马卖了,赚了1500块,高兴得给孩子买了套玩具。可没过几天,那只股票又涨了20%,他拍着大腿后悔,觉得自己卖早了。下一次选股,他特意挑了只看起来“冲劲足”的,结果买进去就跌了5个点。这时候老王坐不住了,孩子兴趣班的钱还没着落,他怕再跌下去连本金都保不住,咬咬牙割了肉,亏了2500块。一来二去,不仅没赚到钱,还倒贴了1000块,回家跟老婆吵了一架,再也不敢碰股票了。

像老王这样的散户太多了。他们的本金就像“救命钱”,每一分都带着生活的重量:可能是下个月的房租,可能是父母的医药费,可能是孩子的奶粉钱。这些钱容不得半点闪失,更等不起漫长的行情。所以他们买股票时总想着“快进快出”,赚点小钱就跑,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可一旦跌了,又怕亏得太多影响生活,只能慌慌张张止损。这种被生活逼着的“短视”,让他们永远抓不住大行情——就像渔民总在浅水区撒网,就算深海里有大鱼,他们也没勇气等下去。

更要命的是,这种“等不起”会变成恶性循环。越是想赚快钱,就越容易追涨杀跌;越是频繁交易,手续费和亏损就越多;亏得越多,就越急着回本,最后彻底乱了方寸。就像赌徒一样,一开始只想赢回本钱,到后来连自己为啥进场都忘了,眼里只剩下红绿K线,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二、“熬得住”的高手们: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再看看那些在股市里能挣到大钱的人,他们身上都带着一股“熬”的定力。

老周是我认识的一个老股民,退休前是国企工程师,手里有笔退休金,儿女也都成家了,没什么生活负担。2018年股市大跌的时候,很多人吓得清仓离场,老周却拿着计算器算来算去,最后分批买了几只银行股和消费股。身边人劝他:“现在行情这么差,不怕套牢吗?”他总说:“这就像菜市场买菜,菜价跌了,咱普通人还多买点呢,股票不也一样?”

买完之后,股市又跌了小半年,老周的账户浮亏一度超过15%。但他该遛弯遛弯,该带孙子带孙子,几乎不怎么看盘。直到2020年行情回暖,银行股和消费股一路上涨,他手里的股票不仅回本了,还赚了40%。有人问他为啥不早点卖,他笑说:“菜市场的菜涨到合理价才卖,股票不也得等它长到该有的价钱?”最后他分批卖了一半,把本金收了回来,剩下的利润接着“熬”下一波行情。

老周的操作里藏着高手的逻辑:不把股市当“提款机”,而是当“存钱罐”。他们的本金没有生活压力,跌了不慌,涨了不急,能扛住市场的波动。就像农民种地,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收获,不会因为一场暴雨就把禾苗拔了,也不会因为刚结穗就着急收割。他们赚的是“时间的钱”——等一个行业从低估到复苏,等一家公司从困境到盈利,等一个牛市从酝酿到爆发。

这种“熬”不是傻等,而是建立在对市场的理解上。他们知道股市就像四季轮回,有熊市的寒冬,就有牛市的春天;知道大部分股票的上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总会有回调和震荡。所以他们选好标的后,就像守着一棵果树,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不会因为今天掉了片叶子就急着砍树。

三、认知的鸿沟:不是没钱,是没“等”的思维

有人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富人本金多,当然能等;穷人本金少,怎么等得起?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真正的差距不在本金多少,而在对“赚钱节奏”的认知。

穷人总想着“用小钱赚快钱”,觉得10万本金每月赚10%,一年就能翻三倍,很快就能变富。可现实是,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就算是高手,也做不到每月都盈利。这种“暴富幻想”背后,是对股市规律的误解——把短期波动当成了长期趋势,把运气当成了能力。就像小区门口开杂货店的张姐,总羡慕隔壁彩票站有人中大奖,却没想过自己每天踏实卖货,一年下来也能攒下几万块。股市里的“小钱”,本该是慢慢积累的本金,却被当成了“翻身的赌注”,结果越赌越输。

而富人更懂“大波段思维”:他们知道股市里的大钱,往往来自少数几次大行情。就像渔民知道,一年里只要抓住渔汛,就能赚够全年的钱;就像生意人知道,一笔大订单能顶半年的小生意。所以他们平时不折腾,要么空仓观望,要么轻仓布局,等到市场出现明显机会时,再果断加仓,然后耐心持有,等行情走完再离场。他们不在乎中间赚了多少差价,只在乎有没有抓住整个波段——这就像摘苹果,不纠结哪片叶子长得好,只等果子熟了再伸手。

更重要的是,富人把股市当成“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希望”。他们不会把所有钱都扔进股市,更不会借钱炒股。就算股市亏了,也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能心平气和地等。而穷人往往把股市当成“救命稻草”,希望靠它解决房贷、车贷、生活费,这种“背水一战”的心态,本身就输了——就像背着沉重的包袱跑步,跑不了几步就会摔倒。

四、普通人该怎么破局?先学会“慢慢赚钱”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股市不是不能碰,关键是要调整“姿势”。

第一,用“闲钱”进场。就是三五年内用不到的钱,就算亏了也不影响生活。比如每月工资扣完开销后,剩下的钱拿出10%放进股市,当作“学习成本”。这样跌了不慌,涨了不急,才能培养“等”的心态。就像给孩子存教育金,每月存一点,慢慢积累,不指望它突然变多,只需要跟着时间慢慢涨。

第二,少折腾,多“蹲守”。选几个自己看得懂的行业,比如平时买东西常接触的消费品牌,或者工作相关的行业,挑一两只业绩稳定的股票,跌多了就少买一点,涨多了就少卖一点,别总想着“高抛低吸”。就像钓鱼,选好一片水域,耐心等着鱼上钩,别总换地方,不然一条也钓不到。

第三,接受“慢慢赚钱”。别指望靠股市一夜暴富,能每年赚10% - 20%就不错了。10万本金,每年赚15%,10年后也能变成40多万,足够解决不少生活问题。就像攒养老金,每天存一点,看着不多,时间长了就是一笔大钱。

说到底,股市里的“韭菜”,不是被市场割了,是被自己的“急”割了。生活的压力再大,也别把股市当成“救命稻草”;本金再少,也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就像种地,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中间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急不来。等你学会了“慢慢赚钱”,反而会发现,股市里的钱,其实没那么难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