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资本市场的减肥赛道上,翰宇药业如同一名刚完成瘦身转型的选手——半年业绩暴增1470% 的腰围变化令人侧目,但体检报告却暴露了高负债的“三高”隐忧。这家曾连续亏损7年的多肽药企,如今靠着给美国人送“瘦身针”利拉鲁肽,终于挺直了腰板:上半年1.62亿净利润的预增公告,犹如一剂GLP-1激动剂,瞬间刺激了投资者的多巴胺分泌。
一、业绩暴增:国际业务的“胰岛素效应”
国际业务已成翰宇药业的业绩强心针。当国内集采压得药企喘不过气时,翰宇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却在2024年底获得FDA批准后,迅速向美国发货140万支,带动国际收入占比飙升至55%。
这相当于把半个药厂搬到了太平洋彼岸,原料药出口同步放量,让武汉生产基地紧急扩产至1000公斤年产能,堪比给印钞机加装涡轮增压。
但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正遭遇拷问:
二、GLP-1赛道:踩着专利悬崖走钢丝
翰宇的绝地反击,本质是押注GLP-1药物黄金周期的豪赌。随着世卫组织拟于9月发布GLP-1治疗肥胖症指南,全球减肥药市场犹如被注水的海绵急速膨胀。公司产品矩阵梯度分明:
然而创新药研发堪比走钢丝。与华为云合作开发的药物研发大模型,虽被包装成“AI制药新星”,但技术转化仍需穿越临床试验的百慕大三角——隔壁信立泰等对手的GLP-1管线已进入III期,翰宇的三靶点药还在临床前候选物筛选阶段。
三、高负债:背着沙袋游泳的突围者
在亮眼业绩背后,翰宇的财务结构如同打了玻尿酸的皮肤——表面光鲜,内里脆弱:
券商预测2025年净利润3.94亿元看似美好,但若扣除债务成本,真实盈利能力如同被PS过的网红照片——经不起放大镜审视。更讽刺的是,公司上市14年累计融资25亿,分红仅4.17亿,活脱脱的“融资永动机”。
四、市场博弈:多空资金的“猫鼠游戏”
7月以来主力资金上演“胜利大逃亡”:
但散户与游资却化身“接盘侠”积极涌入,7月22日散户资金净流入2322万元。这种机构与散户的逆向操作,把K线图变成了心电图——波动剧烈却缺乏方向。
五、未来展望:穿越周期的胜负手
翰宇药业站在转型生死局的关键路口:
如今的翰宇药业,恰似它生产的GLP-1减肥针——短期见效快,长期疗效待考。当主力资金如潮水般退去(近20日减持17亿),留下散户在沙滩上守望,这家靠“瘦身针”翻身的药企,急需证明自己不是资本市场的一剂“泻药”,而是能持续造血的价值标的。毕竟在医药江湖,穿越周期靠的不是一针兴奋剂,而是能自我代谢风险的强健体魄。#周末杂谈# #强势机会# #投资干货# #投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