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行业的新曙光
2025 年,注定是中国创新药产业浓墨重彩的一年。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 2025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创新药成为政策重点支持对象。同时,首次同步设立商业健险创新药品目录,为创新药的市场拓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创新药也迎来高光时刻。截至 2025 年 5 月底,我国创新药出海金额已突破 450 亿美元,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在技术层面得到国际认可,更预示着广阔的海外市场前景。

行业整体高增长的态势下,不少创新药企业的业绩预增数据十分亮眼。今天,我们就结合最新披露的财务信息,深入剖析创新药领域 2025 年中报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排名靠前的 6 家公司,看看它们究竟凭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昭衍新药:临床前服务的领航者
业绩亮点
昭衍新药在 2025 年中报业绩表现中十分突出,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 129.65%-144.47%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尽管营业收入因同业竞争有所下降,销售订单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其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业绩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彰显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韧性。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作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生物药与化学药临床前 CRO+CDMO 全流程服务的领军企业,昭衍新药的核心竞争力不言而喻。公司拥有近 30 年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经验,技术能力全面。其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涵盖了一般毒理学、安全药理学试验等多个方面,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子公司上海睿智在靶点新药研发支持方面成绩斐然,累计支持超 200 个靶点新药研发,覆盖靶点数量业内领先。在实验动物资源方面,昭衍新药同样具备优势,覆盖基因编辑模型猴、犬类等稀缺品类,市占率超 35%,在基因治疗安全性评价领域更是建立了垄断地位,2024 年承接全球 50% 以上的 AAV 病毒载体安评项目 。自主研发的 “人源化肝脏小鼠模型” 将药物肝毒性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5%,技术溢价使得公司毛利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通化东宝: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巨头崛起
扭亏为盈的华丽转身
通化东宝在 2025 年上半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 2.17 亿元 ,扣非净利润为 2.20 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胰岛素类似物产品销量的显著增长,带动国内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在国家胰岛素集采续标中,通化东宝采取 “以价换量” 策略,全系列产品以 A 类中选,甘精胰岛素和预混型门冬胰岛素更是以 A1 类中标,为公司锁定了未来三年每年约 4500 万支的协议采购量,较首次集采增长 73%。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产品的销售,还促进了胰岛素类似物在医院的准入,2025 年上半年其销量同比增长超 200%,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此外,通化东宝的国际化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口收入增长明显。2024 年全年海外业务大幅增长,预计实现收入超亿元,同比接近翻倍。2025 年上半年,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30R)、精蛋白人胰岛素注射液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尼加拉瓜获批上市;GLP-1 类产品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哥伦比亚 GMP 证书,并接受埃及 GMP 现场审计,这些进展都为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发与市场的双轮驱动
在研发方面,通化东宝聚焦糖尿病和内分泌治疗领域,不断推进创新药研发管线。报告期内,XO/URAT1 双靶点抑制剂 (THDBH151 片) IIa 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主要终点目标;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完成 III 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GLP-1/GIP 双靶点受体激动剂 (注射用 THDBH120) 获得降糖和减重 Ib 期临床试验积极的顶线结果,减重适应症 II 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痛风化学口服药物依托考昔片获得上市许可 。这些研发成果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管线,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市场拓展上,通化东宝通过集采政策下的精准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胰岛素市场的地位。公司人胰岛素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33.7% 提升至 2024 年一季度的 43.6%,稳居首位,人胰岛素覆盖超 20000 家医院。在胰岛素类似物市场,甘精胰岛素国内市场份额近 10%,门冬胰岛素系列产品上市初期即实现销量同比增长超 200% 。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健友股份、科兴制药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军美国和海外新兴市场,加速产品在海外的商业化进程。

力生制药:创新与增长的双引擎
业绩飞跃的数据密码
力生制药在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十分亮眼,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3.3 亿元至 3.55 亿元 ,同比增长 222.42%-246.85%。公司成功克服了产品降价因素,通过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量,加之天士力集团分红的影响,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公司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也反映出其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稳健的经营策略。
创新战略与产业布局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力生制药通过实施 “内生外引” 战略,积极布局高端仿制药、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公司重点布局缓控释技术平台,已在吲达帕胺缓释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高端仿制药品种上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缓控释技术平台的初步建成,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时,力生制药还积极拓展合成生物学新赛道,与中科院工生所合作开展 “鲲 01”“鲲 02” 项目研究。这些项目不仅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在产业布局上,公司不断完善原料药 - 制剂一体化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2024 年,培哚普利叔丁胺盐、培哚普利精氨酸盐、盐酸普萘洛尔、阿普米斯特、替格瑞洛 5 个原料药获得批准,进一步强化了原料 - 制剂一体化优势 。这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圣诺生物:多肽领域的璀璨之星
亮眼业绩背后的增长逻辑
圣诺生物在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十分出色,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7702.75 万元至 9414.48 万元 ,同比增长 253.54% 至 332.1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多肽原料药业务的强劲表现,公司通过持续拓展国内外营销市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使得业绩同比实现较大增长。特别是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圣诺生物凭借其在多肽原料药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成功抓住了市场机遇,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多肽技术的深度耕耘
圣诺生物是国内最早一批多肽研发生产企业,深耕多肽领域 20 余年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文永均是国内最早研究多肽药物领域的专家之一,曾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个经国家批准并取得新药证书的多肽药物胸腺五肽,并主持完成胸腺法新的国内首仿。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圣诺生物逐渐掌握了长链肽偶联技术、单硫环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多对二硫环肽合成技术等多项多肽合成和修饰类核心技术,并解决了多个多肽原料药品种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
在多肽 CDMO 领域,圣诺生物凭借多肽合成和修饰核心技术优势,先后为山东鲁抗、山西锦波、派格生物等新药研发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 40 余个项目的多肽创新药药学 CDMO 服务,其中 2 个品种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阶段,1 个进入申报生产阶段,20 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公司还为合作客户 “派格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糖尿病药品维培那肽注射液(PB - 119)的原料药工艺研究、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等 CDMO 服务。在原料药品种方面,圣诺生物拥有 19 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在国内市场取得 14 个品种多肽原料药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其中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为国内首仿品种;在国外市场,比伐芦定、依替巴肽、利拉鲁肽等 10 个品种获得美国 DMF 备案 。目前,圣诺生物原料药产品已销往欧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与费森尤斯(Fresenius)、Masung、DAEHAN 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4 年上半年原料药境外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 97.51%,成为其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双鹭药业:基因工程药物的探索者
业绩增长的潜力挖掘
双鹭药业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 1 亿元至 1.35 亿元 ,同比增长 237.95%-356.24%。不过,扣非净利润预计在 1900 万元 - 3500 万元,同比下降 70.96%-84.23%。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 ,2025 年 1 - 6 月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为 1.1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 - 1.18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达 2.28 亿元。尽管扣非净利润表现不佳,但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管线布局,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潜在动力。
多元化产品与研发管线
双鹭药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基因工程及特色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经营,产品涉及肿瘤、心脑血管、抗感染免疫、代谢病、创伤修复、肝肾病等多个领域 。已上市产品包括来那度胺胶囊、替莫唑胺胶囊、重组人白介素 - 2 等多个品种,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在研管线方面,双鹭药业布局广泛,涵盖小分子化药、生物药、基因治疗等领域。其中,长效重组人促泡激素注射液申报生产已受理,有望在辅助生殖领域取得突破;GLP - 1 长效产品沟通交流反馈基本支持申报 NDA,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公司还有多个创新药项目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如 DT678 是全球首创的抗血小板聚集用药领域的创新药,目前 I 期临床研究已完成,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PHP1003 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自主研发、创新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的 IGF1R 抗体 1 类创新药物,已进入 Ⅱ 期临床试验,临床适应症主要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 。这些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管线,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翰宇药业:多肽全产业链的王者
爆发式增长的惊人表现
翰宇药业在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十分惊人,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1.42 亿元至 1.62 亿元 ,同比增长 1470.82%-1663.89%。这一增长幅度在六家公司中位居首位,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国际业务的强劲增长。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2024 年 12 月 23 日公司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得批准证书并实现销售、原料药出口持续放量、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严格的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国际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较高,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 GLP - 1 原料药订单的激增,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翰宇药业凭借其在多肽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成功抓住了 GLP - 1 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实现了业绩的飞跃。
全产业链优势与合作版图
翰宇药业深耕多肽领域二十多年,始终专注于多肽药物及小核酸领域,已全面打通垂直产业链,涵盖原料药、制剂生产至销售各环节 。公司的全球多肽制剂管线已有超过 40 种药品在不同阶段(上市、注册、临床、开发)获得批准,销售模式灵活多样,涵盖授权合作、自营及代理等形式,市场覆盖范围广泛,涵盖北美、南美、亚洲、中东等区域 。在原料药生产方面,位于武汉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产能已达吨级,为公司的制剂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在制剂产品布局上,翰宇药业围绕生命周期管理逻辑,在短、中、长期都有重点产品布局。依托创新药、仿制药、大健康等多元化平台,全力进军药品、大健康等领域。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不断加大投入,与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 。HY3003 系一款翰宇药业与合作方利用 AI 多肽芯片技术筛选出的 GLP - 1R/GIPR/GCGR 三靶点受体激动剂,用于减重适应症,目前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正式进入原料药中试放大阶段 。同时,公司也在开发 Inclisiran (英克司兰)、Zilebesiran、等 siRNA (小干扰核糖核酸) 药物,以及 PegcetacoplanPEG 修饰环肽药物,分别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地图样萎缩等疾病的治疗 。
在国际合作方面,翰宇药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多家国际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利拉鲁肽注射液成功获得美国 FDA 批件,成为全球除原研外首家通过美国 FDA 认证的企业,为公司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原料药销往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剂已签约 (对外授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周制剂)/ 口服片剂举例,中国、巴西、埃及、墨西哥、欧亚联盟区域、海合会成员国、北非市场已经完成对外授权合作协议签署,同时公司还与超过 20 多家国际合作方在洽谈不同国家的授权合作机会 。替尔泊肽注射液 (周制剂) 与公司正在接洽的约有 5 家国际合作方,以利润分成这种 BD 授权的模式,覆盖全球不同国家 。通过这些合作,翰宇药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行业展望与投资警示
创新药行业的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创新药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政策层面,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向创新药倾斜,商保市场快速增长,为创新药的市场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技术层面,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 。同时,细胞与基因治疗、抗体偶联药物等前沿技术也将不断取得突破,为创新药的发展开辟新的赛道。
投资者的理性视角
尽管创新药行业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也需保持理性。中报业绩预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的特点,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期间面临着技术难题、临床试验失败、市场竞争等诸多风险 。因此,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公司的研发实力、创新能力、产品管线布局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核心要素。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波动和行业竞争带来的风险,合理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跟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