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飞生物”,300122.SZ)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的公司债券,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置换有息负债、补充流动资金。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疫苗行业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智飞生物当前面临债务偿还压力陡增、股价大幅缩水、过度依赖代理产品等问题,未来业绩增长或承受压力。
发债60亿元“解渴”
公开资料显示,智飞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全产业链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2010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疫苗企业。
7月14日,智飞生物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此前公布的“关于发行公司债券预案的议案”。根据该议案,智飞生物拟发行的公司债券规模合计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据称,此次发债是为了促进公司稳健发展,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满足生产经营与投资的资金需求,优化债务结构。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拟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置换有息负债、补充流动资金。
智飞生物2025年一季报显示,该季度营收23.74亿元,同比下降79.16%,净利润亏损3.05亿元,创上市以来首次单季亏损;负债合计178.1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46.66亿元,而报告期期末,货币资金仅为30.69亿元。
对比2024年年报的190.79亿元负债总额,智飞生物2025年一季度的负债总额有所减少,但整体债务压力依然较大,尤其体现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较2024年末的119.02亿元增长23.21%,短期借款压力显著上升。
股价不断探底过度依赖代理产品
股价方面,自从2021年5月17日冲顶峰值每股231.19元后,智飞生物股价一路下滑,截至7月15日收盘,智飞生物股价为每股20.16元,已缩水超九成。
Wind数据显示,智飞生物是2025年上半年A股疫苗行业上市公司中跌幅最大的股票。2025年上半年,智飞生物的股价累计下跌25.51%,市值从2021年的巅峰4000多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68.94亿元,累计蒸发超3000亿元。
智飞生物最新的年报业绩也是遭遇腰斩。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0.70亿元和20.1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0.74%和74.99%。
对于2024年业绩下滑,智飞生物表示,主要产品受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推广工作未达预期,故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变动。
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智飞生物应收账款约为162.73亿元,尽管比年初有所减少,但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然高达32.60%。
智飞生物在2024年年报中称,随着公司销售体量的增加以及经营业务的扩展,代理产品和自主产品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也呈提升的态势。公司高度重视疫苗销售事前的风险控制、事中的履约跟进以及事后的有效沟通,采取回款考核、规范协议等措施,降低呆坏账发生的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进一步观察发现,代理产品收入占比过高、业务结构单一成为拖累智飞生物整体业绩的重要原因。
在智飞生物的营收中,代理产品一直是智飞生物业绩的主力,在业内曾有“金牌代理”之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智飞生物代理产品包括美国默沙东公司的HPV疫苗(四价、九价)、五价轮状疫苗,以及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带状疱疹疫苗等。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代理产品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均超九成。以2024年为例,该年度代理产品营收额约为246.65亿元,占该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4.61%。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智飞生物从合作伙伴美国默沙东公司采购的金额为263.77亿元,占公司年度采购总额的86.94%。
未来业绩仍存压力
针对投资者对智飞生物股价遭遇重挫的质疑,智飞生物7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称,受“疫苗犹豫”、民众接种意愿等因素影响,疫苗行业普遍承压。公司积极贯彻落实“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持续加强自主研发,加快在研管线进度,今年获批上市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研管线中,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也正处于上市审评阶段。同时,公司持续优化市场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严格把控经营风险,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在5月9日举行的智飞生物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智飞生物高管坦言,从公司总体经营情况看,公司当前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自去年二季度开始,公司业绩下降明显,HPV等核心产品销量大幅度下降,同时各项财务指标出现较大波动。一方面,经济周期性及结构性变化、行业调整以及“疫苗犹豫”增加等因素对民众接种意愿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尽管公司在2023年已经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主动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推动公司实现业务转型。但是,公司对宏观情况变化、行业调整、新业务开拓进度等的研判存在预判偏差,导致经营效益偏离预期目标。
从行业来看,湘财证券的研报认为,疫苗行业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承压明显,存货周转天数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待改善,业绩仍处探底过程中。究其原因,供给端,疫苗行业Me-too类管线占比相对较高,导致部分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品种价格出现大幅下降;需求端,消费疲软及市场教育不足导致需求有所下降,存在“疫苗犹豫”,供需不平衡影响行业整体业绩。面对行业寒冬,疫苗企业正积极调整管线布局,聚焦技术迭代及创新疫苗,加大竞争格局较好、多联多价品种的研发力度。短期来看,行业库存有待进一步消化,回款有待进一步改善。长期而言,基于创新力的产品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疫苗行业品种为王的特征十分明显。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将拥有更强的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