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6 04:51:11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江西
增发价27元、固态电池独角兽己成科技先锋、难逃翻倍行情?

利润蹿升330%,固态电池独角兽,藏不住了!

固态电池:终极之梦与正极突围

 固态电池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关键在于其卓越的性能,安全性是固态电池的一大核心竞争力。传统液态锂电池在遭受碰撞、高温等极端情况时,容易发生漏液、短路,进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给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能量密度也是固态电池的一大亮点。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电池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能,从而使电动汽车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这对于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想象一下,驾驶着一辆续航里程轻松突破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无需频繁寻找充电桩,长途旅行将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为了实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过去几年,各大车企和电池厂在正极材料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和硫化物等正极材料成为了研发的热点。

高镍三元材料通过提高镍的含量,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同时也带来了热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科研人员们不断优化配方和工艺,努力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富锂锰基材料具有超高的比容量,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其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亟待解决。

硫化物正极材料则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受到关注,但硫化物的化学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科研人员们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使得正极材料的性能不断取得突破,为固态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负极升级:固态电池的下一个赛点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正极再强,若负极不跟进,就如同一条腿走路,难以实现能量密度的进一步跃升。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固态电池的发展进程中,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无疑成为了撬动电池性能极限的关键杠杆,几乎可以确定是固态电池的下一个赛点。

从性能角度来看,硅基材料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代理想负极的有力竞争者。

当前,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在电池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比容量已接近372mAh/g的理论天花板。这意味着在现有技术框架下,石墨负极材料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而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与石墨相比,直接打开了近10倍的跃升空间。这一巨大的差距,让硅基材料成为了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希望之星。如果能够将硅基材料成功应用于固态电池负极,将有望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为电动汽车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

 除了高比容量,硅基负极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它能够把脱锂电位抬高近0.3V,这一特性使得电池在快充、低温和高倍率等极限工况下,能够有效降低热失控等安全隐患。在快充场景中,电池需要在短时间内承受大电流充电,这容易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增加热失控的风险。硅基负极抬高的脱锂电位可以减少电池在快充过程中的极化现象,降低发热量,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影响,充放电效率降低。硅基负极的特性有助于改善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保证电池在寒冷地区也能正常工作。高倍率工况下,电池需要快速输出大量电能,硅基负极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高负荷需求,同时保持电池的稳定性。

 基于这些显著优势,硅基材料已经在一些高性能的动力电池领域崭露头角。例如,国轩高科在2024年发布的星辰大圆柱电池,以及宁德时代推出的凝聚态电池等,都采用了硅基材料作为负极。

硅基负极:产业化之路的两大壁垒

 尽管硅基材料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其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成本高昂和体积膨胀特性是两个最为突出的壁垒。

 1、成本高昂是制约硅基负极大规模应用的首要因素。

 以2025年3月的平均报价为例,CVD法硅碳负极为88万元/吨,球磨法硅碳负极为26万元/吨,而同期高端人造石墨的价格仅为6万元/吨,硅基负极的价格是高端人造石墨的5倍以上。如此高昂的成本,使得电池制造商在采用硅基负极时不得不谨慎权衡。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电动汽车市场来说,过高的电池成本将直接导致车辆售价上升,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降低硅基负极的成本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一步。科研人员和企业正在探索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如优化生产工艺、寻找更廉价的原材料等,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和经济挑战。

 2、体积膨胀特性是硅基负极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体积变化,膨胀率可达300%左右,这种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对电池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循环过程中,硅颗粒的体积反复膨胀和收缩会导致电极结构逐渐破坏,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骤降。原本可以循环充放电上千次的电池,可能由于硅基负极的体积膨胀问题,只能循环几百次就出现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

此外,体积膨胀还会造成硅颗粒粉化,进一步加剧电极结构的破坏,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如何有效控制硅基负极的体积膨胀,成为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尝试通过纳米化、复合化等方法来改善硅基负极的体积膨胀问题,但尚未找到完全理想的解决方案。

中科电气:硅基负极的领先探索者

 在企业层面,面对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各企业纷纷制定战略,积极布局。在这一技术过渡期,企业们普遍认识到走石墨为主、硅基渐进的路线是最稳健的选择,中科电气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硅基负极的进展来看,中科电气已经跑出了领先身位。

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百吨级验证,这一成果标志着其在硅基负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百吨级验证意味着中科电气的硅碳复合材料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稳定水平,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础。

 同时,中科电气还建成了硅碳负极材料的中试产线。

 中试产线是连接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中试产线的运行,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一致性,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中科电气的硅基负极产品已经进入了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这意味着其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合作机会。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中科电气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传统业务与海外布局:中科电气的稳健根基

 从传统石墨负极业务来看,多年来石墨负极材料一直是中科电气的重要业绩支柱,贡献着公司近九成的收入来源 。在石墨负极领域,中科电气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深受客户信赖。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具备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中科电气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寻找更广阔的机遇,中科电气积极向海外布局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的产能。2025年6月,中科电气公告拟通过子公司中科星城在阿曼打造一个年产20万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主要生产高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这一举措体现了中科电气的战略眼光和全球布局意识。阿曼地处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辐射欧洲、中东市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欧洲和中东地区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中科电气在阿曼建设生产基地,能够更贴近市场需求,缩短产品运输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阿曼依托当地丰富的石化资源,能够保证公司石油焦等负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石油焦是生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对于保证生产连续性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在阿曼建设生产基地,中科电气可以减少原材料采购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有意思的是,为了确保阿曼项目顺利推进,中科电气决定暂缓建设曾在一年前就已经审议通过,拟投资50亿元投建的摩洛哥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这一进一退的决策并非简单的拆东墙补西墙,背后蕴含着中科电气更深层的考量。反观摩洛哥,虽然也是一个理想的位置,但如今已经略显拥挤。国轩高科、中伟股份和贝特瑞等多个电池厂都已经过去驻扎,未来竞争态势或许将趋于激烈。相比之下,阿曼项目的设计产能和投资规模都比摩洛哥项目更大,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海外负极基地。尤其是,虽然公司的摩洛哥项目早已敲定,但眼下还没有正式动工,这就给中科电气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回旋的余地。因此,阿曼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若项目落地,将无疑是中科电气在全球负极材料版图上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业绩背后的压力:中科电气的资金挑战

 然而,中科电气在积极布局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和资金挑战。2024年,与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业绩仍在承压的负极材料同行相比,中科电气的业绩表现相对不错。

 2024年中科电气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22.57吨,排在全球第三,同比增加了55.66%。这一增长得益于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需求的增加。出货量的增长进而支撑公司实现营收55.81亿元,同比增长13.72%;净利润实现3.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26.56%。这样的业绩增长在行业内可谓十分亮眼,显示出中科电气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不过,三位数的净利润增幅,却没有给中科电气带来正向的现金流。

 2024年,其经营性现金流呈现 -1.26亿元的净流出状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营收规模扩大,中科电气2024年收到的销售回款中,用票据结算的比例增高,导致公司的现金流入减少了。票据结算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企业的交易,但也带来了资金回笼慢的问题。2024年,中科电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了29.63%,比2023年少了近10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实际现金收入大幅减少,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除此之外,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科电气面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客户的销售结算周期也有所延长。这些大客户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为了维护与大客户的关系,中科电气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较长的结算周期。2024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149天,比2023年增加了12.3天,应收账款规模增至25.56亿元,同比增加了23.78%,比当年13.72%的营收增速要快。应收账款的增加不仅占用了公司的资金,还增加了坏账风险,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到了2025年一季度,中科电气的货币资金只有5.24亿元,比2024年同期减少了2.43亿元。而且此时公司还有36.04亿元的带息负债,资产负债率也有55.64%。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带息负债意味着公司需要承担较大的利息支出和偿债压力,这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流动性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就这一资金状况来看,中科电气或许不能依靠自有资金同时游刃有余地支撑对两大项目的投入。为此中科电气自己也在公告中提到,投建阿曼项目会进行外部融资。

 由此可见,在这一背景下,中科电气暂缓摩洛哥项目也算情理之中。通过暂缓摩洛哥项目,集中资源推进阿曼项目,同时进行外部融资,中科电气可以更好地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资金压力,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曙光初现:中科电气的未来展望

 不过,好消息是,中科电气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中显示,在2024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其净利润还能同比增长335%到3.01亿元,几乎与2024年全年的净利润持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公司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此外,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升了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