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最吸睛的个股非卧龙电驱莫属。股价强势攀升至38.50元,单日成交额高达104.35亿元,成交量达2.85亿股,资金涌入迹象明显。这一波行情并非偶然,背后是多重产业逻辑与资本动作的共振——H股上市在即、机器人核心部件放量、eVTOL航空电机技术突破,三大主线交织,点燃了市场对这家传统电机龙头转型为“智能动力生态底座”的强烈预期。
从工业电机到智能生态:卧龙的三翼齐飞
卧龙电驱早已不是单纯的电机制造商。它正以电机技术为核心轴心,向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三大万亿赛道横向延伸。公司在全球工业电机市场排名第二,高压电机市占率全球第一,这份深厚的工业积累,成了它切入高成长赛道的跳板。尤其在eVTOL领域,卧龙拥有全球唯一的航空电驱适航实验室,技术方案符合DO178C航空级标准,已与中国商飞、沃飞长空等主机厂深度绑定,成为AE200等机型的主驱电机供应商。这种级别的技术壁垒和认证能力,在国内几乎独一份。
而在机器人赛道,卧龙的布局更为纵深。它不仅通过旗下希尔机器人切入工业自动化,更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关节模组均已实现量产,并为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企业批量供货。更关键的是,它与智元机器人达成双向持股,通过金石投资间接持有宇树科技股份,形成了“技术+资本”的双重绑定。这意味着,一旦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卧龙不仅能吃下核心零部件红利,还能享受整机企业的估值外溢。
我看卧龙:不只是概念股,而是新质生产力的缩影
在我看来,卧龙电驱的这轮上涨,反映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市场认知转变——投资者不再只盯着短期业绩,而是愿意为“技术迁移能力”和“生态卡位价值”买单。这家公司最让我看重的,不是它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市占率,而是它能把高压电机的技术经验,平移到航空、机器人、新能源车等完全不同场景的“底层架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中国制造业从“代工”走向“定义”的关键。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新能源车电机业务仍在亏损,应收账款高达141.75亿元,流动比率仅1.22,现金流压力确实存在。但换个角度看,H股IPO若成功,恰好能缓解融资压力,加速海外扩张与研发投入。参考三花智控H股上市后的全球化跃迁,卧龙的“A+H”双平台战略,或许正是破局关键。
关联链上的“隐藏赢家”:谁在搭顺风车?
卧龙的崛起,也带火了一批关联企业。金发科技作为宇树科技的PEEK材料供应商和潜在股东,股价同步走强,最新价17.70元,成交额超63亿元。其特种工程塑料正是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核心材料,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利欧股份虽涨幅不大,但因间接持股宇树科技,也被市场纳入机器人概念范畴。而景兴纸业、龙旗科技等,同样因与智元、宇树的资本纽带,成为资金挖掘的“影子标的”。
说到底,卧龙电驱的行情,是一场围绕“中国智造”核心链条的价值重估。它不再只是某个概念的点缀,而是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支点。我关注的,不只是它的股价能走多远,更是它能否真正走出一条属于中国高端制造的全球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