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场最抢眼的不是宁德时代,也不是比亚迪,而是欣旺达。
这只消费电池起家的“老将”,股价单日涨幅高达16.16%,最新价报29.40元,全天成交额突破85亿,成交量达3.09亿股,资金疯狂涌入。与此同时,亿纬锂能也大涨16.59%,股价站上78元,成交额高达123.57亿,赣锋锂业同样强势,涨幅10.01%,成交额近58亿。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仿佛被点燃了。
这波行情,核心导火索是什么?
欣旺达为何突然爆发?
欣旺达的走强,不是偶然。它背后是多重利好叠加的结果:理想汽车的深度绑定、6C闪充技术落地、港股上市预期升温,以及储能和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
作为理想L系列多款车型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在混动和增程路线中已占据关键地位。理想汽车推行“多供应商”策略,有意降低对宁德时代的依赖,这让欣旺达获得了宝贵的上车机会。尤其是理想i8、L6、L7、L8等热门车型均采用其电池方案,市场对其技术安全性、成本控制能力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更关键的是,欣旺达在快充技术上的差异化布局正在兑现。其6C闪充电池已搭载于小鹏G9,实现“1分钟补能150公里”,体积利用率高达8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下一代10C闪充产品和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欣云霄”软固态电芯也已进入量产筹备阶段。这些技术突破,正在改变市场对其“低价换市场”的刻板印象。
此外,公司正积极推进H股上市,高盛、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将形成“A+H”双资本平台,募资用于海外产能扩张、研发升级和现金流补充。这不仅是融资渠道的拓宽,更是全球化战略提速的信号。
我怎么看这轮行情?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想到欣旺达能涨这么猛。但仔细拆解,逻辑其实很清晰。
第一,市场在押注“技术兑现”。过去几年,欣旺达动力电池毛利率只有8.8%,净利率不足1%,确实像在“烧钱换份额”。但如今6C闪充、HEV装机量国内第一、固态电池规划清晰,说明它不是纯靠价格战,而是有真技术储备的。投资者开始相信,它的亏损是阶段性的,未来有望通过技术溢价实现盈利反转。
第二,港股上市是“生死战”。分拆失败、定增撤回,公司资金压力不小。若H股顺利发行,不仅能缓解现金流压力,还能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资本市场对“出海+技术突破”的组合向来买账,情绪一旦点燃,资金就会集中涌入。
第三,产业链联动效应显现。欣旺达的客户包括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雷诺、日产等,它的强弱直接影响这些车企的供应链安全。尤其小鹏G9已搭载其闪充电池,若技术持续领先,合作有望深化。而亿纬锂能同为技术派选手,其全固态电池已在成都下线,能量密度达300Wh/kg,面向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同样引发资金追捧。
赣锋锂业的上涨,则更多反映上游资源端的预期修复。尽管锂价仍处低位,但赣锋凭借60%的自有矿权占比和全产业链布局,抗风险能力较强。随着固态电池推进和储能需求增长,市场开始重新评估锂资源的长期价值。
展望后市
短期看,欣旺达的热度还会延续,尤其是H股上市进展和10C闪充落地节奏将成为关键催化剂。但我也提醒一点:公司对前五大客户依赖度高达44.34%,理想汽车销量若持续疲软(2025年6月同比下滑32.5%),业绩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长期而言,欣旺达能否从“消费电池王者”成功转型为“动力电池强者”,取决于两个核心:一是技术是否如期兑现,二是盈利能力能否真正改善。2026年若能推出全固态电池并实现动力电池扭亏,那才是真正重估的开始。
现在,市场在赌一个“逆袭故事”。而我,选择保持关注,静待技术落地的那一刻。